我国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真菌性性肺炎的病原体均为条件致病性真菌,l常见有念珠菌、i曲霉菌、i隐球菌和毛霉菌等,l多数发生于免疫低下和长时间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等患者,l偶尔也见于身体健康者。以医院内感染最常见,l有时亦见于社区感染。
(一)肺念珠菌病
肺念珠菌病主要源于误吸,l其次是血行播散。粒细胞缺乏、i中心静脉留置导管、i腹部大手术、i激素和抗生素治疗、i糖尿病、i肾功能不全、i器官移植等为本病的易感和高危人群。临床症状有持续发热,l呼吸道症状初起不明显,l随病情进展,l咳嗽、i咳痰增加,l白色粘液痰,l相当粘稠或有胶冻样小块物,l偶带血丝,l亦可见脓痰。血行播散型常出现迅速进展的循环和呼吸衰竭。肺部可闻湿啰音。X线呈支气管肺炎改变或片状浸润及融合,l可有空洞形成。确诊应从肺组织标本同时获得组织学和微生物证据。血培养和防污染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到念珠菌亦是可靠的诊断证据。连续微生物学监测呼吸道和其他部位若2个或2个以上部位多次分离到念珠菌,l在高危人群并结合临床表现,l可以有诊断参考价值。治疗可应用氟康唑,l在重症患者以及耐氟康唑的克柔念珠菌、i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需选择两性霉素B或伏利康唑、i卡泊芬净。
(二)肺曲霉菌病
曲霉菌肺部感染在尸检统计资料中是第1位的真菌性肺炎。下呼吸道曲霉菌感染有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1bronchopulmonary1asepergillosis,lABPA)、i肺曲霉菌球(aspergilloma)和急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1pulmonary1aspergillosis)。ABPA的特征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i咯血、i影像学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或粘液嵌塞、i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和IgG升高。激素治疗缓解症状,l并可预防支气管扩张、i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和肺纤维化的发生。抗真菌治疗可能有助于急性症状消退,l但仍可反复发作。曲霉菌球临床主要症状是咯血,l影像学特征是圆形致密阴影边缘有透光晕影或半月形透光带。咯血反复发作且量较多时应予手术切除治疗。急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见于真菌感染高危人群,l有发热、i咳嗽和胸痛,l咯血相当常见,l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临床诊断困难,l但CT显示浸润性肺部阴影边缘有晕影(血管栓塞坏死)有重要提示诊断意义。血清检测曲霉菌抗原半乳糖甘露聚糖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l有重要诊断意义,l治疗可选用伊曲康唑、i两性霉素B、i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
(三)肺隐球菌病
肺隐球菌病常见于免疫抑制宿主,l特别是HIV/AIDS,l亦见于免疫机制无损害者。临床症状轻重不一,l可以有发热,l干咳,l偶有少量咯血,l乏力,l体重减轻。重症患者有气急和低氧血症。影像学表现多样,l较为特征的征象为单发或多发结节,l常有空洞形成,l多位于周围肺野。诊断需要组织学和微生物学证据。合并脑膜炎者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镜检发现隐球菌有助于诊断。治疗选用氟康唑或两性霉素B。
(四)肺毛霉菌病
肺毛霉菌病见于严重基础疾病和免疫低下患者。临床表现高热、i咳嗽、i咳痰、i胸痛和呼吸困难等,l偶尔病变累及肺动脉导致致命性大咯血。胸部X线显示迅速融合的肺实变,l常有空洞形成或肺梗死征象。治疗用两性霉素B。预后大多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