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原因不明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代表性疾病。欧洲学者称其为隐源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cryptogenic1fibrosing1alveolitis,lCFA)。本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伴有刺激性干咳,l双肺闻及Velcro啰音,l常有杵状指(趾)。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双肺底和周边分布的弥漫性网格状、i蜂窝状阴影,l肺功能为限制性通气障碍。病情一般进行性发展,l最终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

【病因和发病机制】

IPF的直接致病因子尚不清楚。迄今已有一些关于家族性肺纤维化的报告,l提示遗传因素或先天性易感因子可能与本病的发病有关,l尤其是第14对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可能是IPF的高危因素。此外,l病毒感染或某些有毒物质是否与本病的发病有关,l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IPF的发病过程可概括为肺泡的免疫和炎症反应、i肺实质损伤和受损肺泡修复(纤维化)三个环节,l而慢性炎症则是基本的病理基础。在不明病因的作用下,l首先被激活的是肺泡巨噬细胞。被激活的肺泡巨噬细胞可释放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许多间质细胞的生长因子、i纤维连结素、i损伤上皮细胞的毒性氧化物等。巨噬细胞的上述介质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至肺泡并破坏肺泡壁,l在肺泡炎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同时,l局部淋巴结在识别病因抗原后使特异性淋巴细胞发生克隆性增生。增生活化的淋巴细胞再循环到肺脏,l启动特异性免疫反应。疾病的早期,l肺泡内常见淋巴细胞增高;随疾病进展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大量募集至肺泡的各种炎症细胞引起肺泡免疫性炎症反应,l炎症细胞释放的毒性氧化物、i蛋白酶类、i细胞粘附分子及细胞毒等造成广泛的肺损伤。在肺损伤的同时,l复杂的修复和纤维化过程也在进行。在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释放生成因子的作用下,l合成Ⅰ型胶原的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和活化并随病程进展而持续。病程早期Ⅲ期胶原含量增加,l此后Ⅰ型胶原含量增高,l使Ⅲ型/Ⅰ型比值逐渐降低,l胶原代谢失常。大量Ⅰ型胶原的沉积,l使肺纤维化不断进展,l伴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l肺内血管也被累及。正常的肺泡毁损,l形成大片瘢痕组织,l最终形成蜂窝肺。

【病理】

不明原因的间质性肺炎即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1interstitial1pneumonias,lIIPs)在组织病理学和临床分类上包括7个亚型(见下表)。IPF最常见,l约占60%以上,l其病理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sual1interstitial1pneumonia,lUIP)。UIP和IIPs其他几个主要亚型的病理特征如下表所示。

【临床表现】

男女发病率相仿,l好发于40岁以后。起病隐袭,l进行性呼吸困难是最突出的症状,l尤其是活动后呼吸困难更为明显。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嗽,l主要为干咳或有少许白色粘液痰。可出现食欲减退、i体重减轻、i消瘦、i无力等症状。疾病早期,l可能查不到肺部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浅快、i发绀,l吸气时双肺中下野可闻及Velcro啰音。杵状指(趾)多见。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胸部影像学检查

1.X线胸片11仔细观察IPF患者的X线胸片,l绝大多数可发现异常。最常见的影像学异常是双侧弥漫分布、i相对对称的网状或网状结节影,l多位于基底部、i周边部或胸膜下区,l多伴肺容积缩小。随病理进展,l可出现直径多在3~15mm大小的多发性囊状透光影(蜂窝肺)。

2.高分辨CT(HRCT)11是诊断IPF的重要依据。主要可见:i①少量磨玻璃影;②不规则线状或网格状影;③牵引性支气管或细支气管扩张;④斑片状实变影;⑤小结节影;⑥蜂窝样影等。在上述所见中,l位于双肺下叶的周边部及胸膜下的网格状影、i不规则线状影和蜂窝状改变最为常见,l是IPF在HRCT上的特征。

(二)肺功能检查

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l肺活量、i肺总量减少,l弥散功能降低,lP(A-a)O2增大,l肺顺应性下降。动脉血气分析为低氧血症,l常伴有二氧化碳降低,l后者由低氧引起的肺泡过度通气所致。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纤支镜检查主要目的是为排除其他疾病,l如结节病、i结核病、i新生物等。纤支镜直接观察多无异常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成分因病期不同可有差异。疾病早期也可能出现淋巴细胞轻度增多,l随疾病进展则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

(四)肺组织活检

本项检查可为IPF诊断提供重要病理依据。但由于这是一种创伤性检查,l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l因此,l对年老体弱、i呼吸功能很差而不适合或拒绝做活检者根据临床所见和上述三项检查并排除其他致病原因后基本可作出临床诊断。

【诊断和鉴别诊断】

IPF的非外科性肺活检临床诊断的主要条件为:i①排除其他引起间质性肺疾病的病因。②肺功能呈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③HRCT主要表现为两肺底和周边部的线状、i网格状阴影和蜂窝状改变。④TBLB和BALF不支持其他疾病诊断。

次要诊断条件是:i①年龄大于50岁。②隐匿起病,l原因不明的活动后呼吸困难。③疾病持续时间≥3个月。④双肺底可闻及Velcro啰音。如符合全部主要条件和次要条件中的3项,l即可临床诊断IPF。

对于年龄小于50岁或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l应进行外科性肺活检获取肺活组织标本,l以行病理确诊。有外科性肺活组织标本的诊断标准为:i①肺组织病理学表现为UIP。②除外其他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l如药物、i环境因素和风湿性疾病等。③肺功能异常,l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或)气体交换障碍。④胸片和HRCT可见典型的异常影像。

【治疗】

目前,l对IPF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常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l但效果并不满意。

1.糖皮质激素11常用泼尼松,l起始治疗剂量每天可用0.5mg/kg(理想体重)4周;然后每日0.25mg/kg口服8周;继之减至每日0.125mg/kg或0.25mg/kg隔日口服。若客观检查有进步或病情稳定,l应维持治疗6个月以上;如无客观确实疗效或病情恶化,l可加用免疫抑制剂或停药。

2.免疫抑制剂11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环磷酰胺和硫唑嘌呤等。一般由25~50mg/d开始口服,l每1~2周增加25mg,l最大剂量为150mg/d。治疗中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3.其他对症治疗措施11氧气疗法治疗低氧血症,l改善右心功能和及时控制细菌和真菌性肺部继发感染都是十分重要的。

4.肺移植11近年来IPF已成为单肺移植的公认对象,l我国和技术先进的国家已经开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预后】

IPF因其发病原因未明,l治疗措施尚未能改变其自然病程。大部分患者存活时间为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