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异位兴奋灶自律性进一步增高或连续的折返激动时,l突然发生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期前收缩,l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1tachycardia)。其可分为室上性和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二大类。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90%以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其他PSVT尚有窦性和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图3-3-811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c为心室夺获,l其余P波与QRS波房室分离
【病因】
AVNRT常发生于无器质心脏病患者,l由房室交界区存在传导速度快慢不同的双径路形成连续的折返激动所致。少数患者可由心脏疾病或药物等诱发。AVRT由房室结区(正路)和房室传导副束(旁路)组成的环路中发生连续的折返激动所致。
【临床表现】
AVNRT和AVRT均突然发作、i突然终止,l多由一个室上性期前收缩诱发。持续时间长短不一,l短则几秒钟,l长则数小时、i甚至数天。发作时症状有心悸、i焦虑、i紧张、i乏力,l甚至诱发心绞痛、i心功能不全、i晕厥或休克等。症状轻重取决于发作时心室率快慢、i持续时间长短和有无心脏病变等。
【心电图特点】
1.AVNRT(图3-3-9)11①QRS频率150~250次/分,l节律规则;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l但如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传导或窦性激动时即有束支传导阻滞时,lQRS波群可宽大畸形;③可见逆行P-波,l常重叠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④心电生理检查时,l心动过速能被期前刺激诱发和终止,lR-P-间期<60~70ms,l房室交界区存在双径路现象。后者表现为房室传导曲线中断,l相同或相近速率(<10ms)期前刺激时,l出现长短两种S-R间期,l互差>50ms。
图3-3-91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遮心电图(P-为逆行P波)
2.AVRT(图3-3-10)11①QRS频率150~250次/分,l节律规则;②QRS波群形态与时限正常时,l为房室正路顺传型AVRT。QRS波群宽大畸形和有delta波时,l为房室正路逆传型1AVRT;③可见逆行P-波,lR-P-间期一般>110~115ms;④心电生理检查时,l心动过速能被期前刺激诱发和终止,lR-P-间期常>110~115ms。
图3-3-1011A.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逆传型)心电图11B.窦性心律(A型预激)心电图,l此时delta波方向与心动过速时相同
【治疗】
1.AVNRT和房室正路顺传型AVRT11治疗原则基本相同,l多数患者呈短暂发作后能自行终止或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后终止。常用的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有颈动脉窦按摩(病人仰卧位,l先按摩右侧,l无效时再按摩左侧,l每次5~10s,l切忌双侧同时按摩)、i做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息,l再用力作呼气动作)、i用筷子或匙子刺激咽喉部诱发恶心、i将面部浸没于冰水内等。当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长、i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无效和症状明显者,l可选用维拉帕米、i地尔硫卓、i普罗帕酮、i腺苷(adrenosine)或去乙酰毛花苷(西地兰)等静脉注射。少数病人在心动过速时出现心纹痛、i心功能不全、i晕厥或休克等严重症状或应用以上方法仍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者应立即进行电复律等治疗。
2.房室正路逆传型AVRT11应避免使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和洋地黄、i维拉帕米等药物,l因它们可使房室结不应期延长和旁道不应期缩短,l当发展至心房扑动、i心房颤动时易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故常选用普罗帕酮、i索他洛尔、i普鲁卡因胺或胺碘酮等静脉注射。症状严重者应立即进行电复律等治疗。
3.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11频繁发作、i症状明显、i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进行预防的AVNRT和AVRT病人,l应首选RFCA术。其创伤小、i见效快、i根治率高(可达95%以上),l但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设备,l目前省级医院均已将此项治疗技术列入日常医疗工作(见本篇第四章)。
4.预防复发11口服Ⅰc类、iⅢ类和Ⅰa类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地减少AVNRT和AVRT的发作。AVNRT患者尚可口服Ⅱ类、iⅣ类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和洋地黄等减少发作。随着RFCA的广泛开展,l需要口服药物预防PSVT发作的病例已日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