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的其他表现形式: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1myocardial1ischemia)也称隐匿型冠心病(latent1coronary1heart1disease),l分两种类型:iⅠ型无症状性缺血,l发生于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l心肌缺血可以很严重甚至发生心肌梗死,l但临床上患者从无心绞痛症状,l可能系患者心绞痛警告系统缺陷,l该型较少见。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较常见,l发生于有稳定型心绞痛、i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变异型心绞痛的患者,l这些患者存在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常在心电监护时被发现。

图3-7-1611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

左下图示从3点到10点之间内膜增厚,l早期斑块形成。右下图示血管内多普勒血流测定的结果,l血流储备(CFR)为2.4,l低于正常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l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i①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心肌缺血及无痛性心肌梗死,l可能与自主神经疾病有关;②患者的疼痛阈值增高;③患者产生大量的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内啡呔),l提高痛觉阈值;④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l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的程度较轻,l或有较好的侧支循环。

这类患者与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在于并无临床症状,l但又不是单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l因为已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表现,l即心电图或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示心脏已受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l部分可能是早期的冠心病(但已不一定是早期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l它可能突然转为心绞痛或心肌梗死,l亦可能逐渐演变为心脏扩大,l发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l个别患者也可能猝死。诊断出这类患者,l可为他们提供较早期治疗的机会。

能有效防止心肌缺血发作的药物(硝酸酯类、i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也对减少或消除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有效。联合用药效果更好。血运重建术可抑制40%~50%的心脏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