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1bowel1syndrome,l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l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l在普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l有IBS症状者欧美报道为10%~20%,l我国北京和广州的报道分别为7.3%和5.6%。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不十分清楚,l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IBS属多因素的生理心理性疾病。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障碍和内脏感觉异常,l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则尚未完全阐明。

1.胃肠动力学异常11生理状况下,l结肠的基础电节律为慢波频率6次/分,l而3次/分的慢波频率则与分节收缩有关,lIBS以便秘、i腹痛为主者3次/分慢波频率明显增加。正常人结肠高幅收缩波主要出现在进食或排便前后,l与肠内容物长距离推进性运动有关,l腹泻型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使用核素显像技术显示腹泻型IBS口-盲肠通过时间较正常人明显增快,l而便秘型正好相反。

2.内脏感觉异常11直肠气囊充气试验表明,lIBS患者充气疼痛阈明显低于对照组。回肠运动研究发现,l回肠推进性蠕动增加可使60%IBS患者产生腹痛,l而在健康对照组仅17%。

3.精神因素11心理应激对胃肠运动有明显影响。大量调查表明,lIBS患者存在个性异常,l焦虑、i抑郁积分显著高于正常人,l应激事件发生频率亦高于正常人。

4.感染11近年不少研究发现相当部分患者IBS症状发生于肠道感染治愈之后,l提示感染可能与IBS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l症状反复发作或慢性迁延,l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l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精神、i饮食等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或腹部不适、i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1.腹痛或腹部不适11为IBS必具症状。腹痛程度不等,l部位不定,l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极少有睡眠中痛醒者。

2.腹泻11一般每日3~5次左右,l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大便多呈稀糊状,l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可带有粘液,l部分患者粪质少而粘液量很多,l但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3.便秘11排便困难,l粪便干结、i量少,l呈羊粪状或细杆状,l表面可附粘液。

4.其他消化道症状11多伴胀气或腹胀感,l可有排便急迫感或排便不净感。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艮症状。

5.全身症状11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i焦虑、i抑郁、i头昏、i头痛等精神症状。

6.体征11无明显体征,l可在相应部分有轻压痛,l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l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i张力较高、i可有触痛。

肠易激综合征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腹泻为主型(diarrhea-predominant1pattern)、i便秘为主型(constipation-predominant1pattern)和腹泻便秘交替型(diarrhea-constipation1alterative1pattern)。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罗马Ⅱ标准)

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不必是连续的)腹痛或腹部不适,l并伴有下列3项症状中的2项:i①腹痛或腹部不适在排便后缓解;②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③腹痛或腹部不适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在排除可以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后,l可建立IBS的诊断。下列症状并非IBS诊断所必须,l但属IBS的常见症状,l症状越多IBS的诊断越可靠(对这些症状的详细了解并有助于IBS的分型),l这些症状包括:i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排便<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③排便过程异常(费力、i急迫感、i排便不净感);④粘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二)诊断程序

IBS的诊断属排除性诊断,l按上述标准在排除可引起腹痛、i腹泻、i便秘的各种器质性疾病基础上作出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l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l又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为此,l在全面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l应先判断病人有无“报警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i体重下降、i便血或黑粪、i贫血、i腹部包块等,l如有则应作相关检查以彻底查明病因。对新近出现持续的大便习惯(频率、i性状)改变或与以往发作形式不同或症状逐步加重者、i有大肠癌家族史者、i年龄≥40岁者,l应将结肠镜检查或钡剂灌肠X线检查列为常规。对无上述情况,l年龄在40岁以下,l具有典型IBS症状者,l粪便常规为必要检查可视情况选择相关检查;也可先予治疗,l视治疗反应,l有必要时再选择进一步检查。定期随访可以减少漏诊。

(三)鉴别诊断

腹痛为主者应与引起腹痛的疾病鉴别。腹泻为主者应与引起腹泻的疾病鉴别,l其中要注意与常见的乳糖不耐受症鉴别。以便秘为主者应与引起便秘的疾病鉴别,l其中功能性便秘及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便秘常见,l应注意详细询问病史。

【治疗】

治疗目的是消除患者顾虑,l改善症状,l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原则是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基础上,l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对症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一)一般治疗

详细的病史询问以求发现促发因素并设法予以祛除。耐心的解释工作和心理辅导以消除患者顾虑、i提高对治疗的信心。教育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l因各人而异,l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奶制品、i大豆等,l高纤维食物有助改善便秘。对失眠、i焦虑者可适当予镇静剂。

(二)药物治疗

1.解痉剂11抗胆碱能药物用于腹痛较重的短期对症治疗。匹维溴铵(pinaverium1bromide)为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的钙通道阻滞剂,l不良反应少,l对缓解腹痛有一定疗效,l用法为50mg/次、i3次/日,l疗程2~6周。

2.止泻药11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止泻效果好,l适用于腹泻症状较重者,l但不宜长期使用。一般的腹泻宜使用吸附止泻药。止泻药的使用参见本篇第十章慢性腹泻。

3.导泻药11对便秘型患者酌情使用导泻药,l但不宜长期使用。导泻药的使用方法详见本章第三节功能性便秘。

4.肠道动力感觉调节药11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替加色罗(tegaserod)对改善便秘、i腹痛、i腹胀有效,l适用于便秘型IBS,l用法6mg/次、i每日2次、i疗程4~8周。

5.抗抑郁药11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l用法详见本章第一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6.其他11近年有使用益生菌制剂治疗IBS的报道,l但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中医中药亦可应用。

(三)心理和行为疗法

包括心理治疗、i催眠术、i生物反馈疗法等,l症状严重而顽固者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