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介导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系统性血管炎

肾小球病变在主要累及大动脉的血管炎如大动脉炎、i巨细胞动脉炎时很少见,l但在累及小、i中动脉的血管炎时则常见,l且为原发疾病的重要甚至主要的临床表现。

(一)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包括显微镜下多血管炎、iWegener肉芽肿、i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hurg-Strauss病)。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l伴新月体形成,l免疫荧光镜和电镜下没有或仅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沉积,l故称为寡免疫性肾小球肾炎。据此与狼疮性肾炎、i紫癜性肾炎及一些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作鉴别。多见于中老年人,l临床表现为镜下血尿、i轻中度蛋白尿、i缓慢或快速进展的肾功能损害。Wegener肉芽肿的肾损害累及率为80%,l就诊时80%患者胞浆型ANCA阳性,l肺部肉芽肿常见而肾脏极少有肉芽肿形成。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最常见累及肾脏,l其次为肺、i皮肤和关节;近80%患者ANCA阳性,l胞浆型和核周型的比例接近。Churg-Strauss病肾脏累及相对较少,l且常仅有轻度蛋白尿和镜下血尿,l肾功能不全少见;病理上肾小球外包括血管和小管间质累及更多见,l表现为肉芽肿性血管炎;肾小球病变可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l也可见局灶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常有较好疗效。泼尼松起始剂量为1mg/kg每日口服,l1个月后逐渐减量。环磷酰胺2mg/kg每日口服,l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l一般维持治疗1年。上述治疗方案可使90%患者显著好转,l完全缓解率为75%,l复发率为50%。诱导治疗也可采用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l剂量调整参见“狼疮性肾炎”节。对重症患者可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i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

(二)经典的结节性多动脉炎

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缺血性改变,l可见毛细血管袢塌陷和闭塞。临床表现为轻、i中度蛋白尿,l高血压,l缓慢进展的肾功能不全,l无血尿,l血补体正常,lANCA阴性。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疗效。

(三)紫癜性肾炎

过敏性紫癜的肾脏累及率为80%,l病理表现基本同IgA肾病,l临床表现主要是镜下血尿和轻中度蛋白尿,l肉眼血尿和肾病综合征并不多见。结合其他系统表现(紫癜、i关节痛和腹痛,l皮肤活检见IgA沉积)可与IgA肾病鉴别。对重症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l轻症患者可仅作对症治疗。病情常在起病1年内有反复,l但随后持续缓解。预后多较好,l近10%患者有持续性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四)血栓性微血管病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i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抗磷脂抗体综合征、i药物如丝裂霉素和环孢素A等可引起血栓性微血管病。肾脏病变常为重要甚至唯一的表现。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内血栓形成,l内皮细胞肿胀,l有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虽无血栓形成,l但可因小动脉血栓形成而引起相应肾小球的缺血性改变。临床表现为镜下或肉眼血尿,l尿蛋白多低于2g/d,l但偶可为肾病综合征,l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对症治疗包括纠正血容量不足,l控制高血压和透析疗法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疗效不肯定,l血浆置换可能有一定疗效。对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引起者,l肝素、i华法林等抗凝治疗(保持INR3.0)可防止凝血发生。

(五)类风湿关节炎

本病的肾损害多见,l但由原发病直接引起者并不多见,l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l较少自行缓解。其他引起肾损害的因素包括继发性淀粉样变,l治疗药物如金制剂、i青霉胺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前两者引起膜性肾病多见,l后者主要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l常于停药后自行缓解,l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有效。

(六)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偶可引起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l系膜区可见IgG和补体沉积。由肿瘤引起者多表现为膜性肾病。

(七)干燥综合征1

本病时肾小管间质损害多见,l可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iFanconi综合征和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偶可引起肾小球损害,l表现为膜性肾病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药物治疗有疗效。

(八)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肾脏累及率不足15%,l病理表现为膜性肾病或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l临床表现为血尿和轻中度蛋白尿,l糖皮质激素有较好疗效,l预后多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