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insulin1resistance;IR)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作用的靶组织(主要为肝、i脂肪、i骨骼肌、i血管内皮细胞等)对胰岛素促进其摄取和利用的效率和作用降低,l在早期,l胰岛β细胞为使血糖仍维持正常而代偿性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即高胰岛素血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胰岛素抵抗(IR)的确切病因,l至今未完全阐明。推测由于机体在胰岛素作用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l存在遗传缺陷的基础上,l加上后天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l也是肥胖、i血脂紊乱、i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引致代谢综合征、i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病理机制。

【临床表现】

胰岛素抵抗是普遍存在于多种生理和病理状态中的现象,l如青年期、i老年、i妊娠,l均可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降低即IR,l见图7-26-2。

正常人群中仅有15%~20%存在IR,l但当伴体重增加、i血糖、i血压增高、i血脂紊乱、i高尿酸血症时IR的发生率和程度均显著增加,l见下表。

图7-26-211各种状态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的分布

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和程度随着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的增加而升高。在代谢综合征者中有2/3以上都具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的评估】

目前对IR的评估,l尚缺乏准确、i操作简便、i费用低的方法,l较常用的有:i①正常血糖、i胰岛素钳夹法,l为IR判断金标准。方法准确,l可靠,l但指标复杂,l费用昂贵,l只适用于小样本的科研;②稳态模型(homostasis1model1assessment,lHOMA)-IR法:i可按空腹血糖(G)和胰岛素(FI)值,l以下列公式计算:iIR=FI×G/22.5,l该法简单、i可靠、i方便,l试用于流调和临床研究。但需注意,l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宜,l如不适用于餐后IR的评估,l对存在IGT的老年人也不适用。

【防治原则】

1.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防治胰岛素抵抗的关键和基本措施。

2.针对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l具体措施详见相关章节。

3.应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l从而可通过降糖、i调脂、i降压,l改善血凝纤溶、i血小板、i血管内皮细胞功能、i减轻血管等炎症反应,l达到其综合性防治心、i脑血管等疾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