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National1Kidney1Foundation)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ria,lMA)的定义为:i连续采集3次无酮体、i无菌的尿液,l其白蛋白排泄率(UAER)至少2次为20~200μg/min或30~300mg/24h。
MA一直是肾脏病领域评价各种原因引起的早期肾脏病变的重要指标,l也是糖尿病肾病的早期、i灵敏的诊断指标。近年,l愈来愈多的资料表明,l它与各种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如,l在无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l约5%~40%有MA。已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的重要指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占20%~50%。研究表明MA的水平与IR的程度也呈正相关,l也是评估IR的指标之一。进一步的研究表明:iMA也是内皮功能受损的早期指标,l如与VW因子、iPAI-1、iAF-Ⅱ及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密切相关,l故也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指标。
【病因、i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MA发生的确切机制不明,l可能多种因素参与:i①高血压:i长期持续的高血压,l增加血管内皮负荷,l内皮微小损伤和肾小球囊内压,l最终使内皮的屏障作用减弱,l形成MA;②氧化应激:i高血糖、i高血脂等均可导致体内反应性氧产物(ROS)尤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过多,l导致氧化应激;③炎症反应:i由于IR、i高血糖、i高血脂、i氧化应激均可激发体内诸多细胞如白细胞、iT淋巴细胞、i巨噬细胞、i血管内皮细胞等表达分泌众多的炎症因子如细胞黏附分子(ICAM-1、iVCAM-1)、i白介素-6、iC-反应蛋白(CRP)等,l使血管通透性增高,l产生MA;④众多细胞生长因子:i由于糖脂代谢紊乱,lIR、i氧化应激、i炎症反应的联合作用使体内众多细胞生长因子如1IGF-β、iIGF-1、iPDGF、iTGF等产生过多,l促进了细胞外基质合成和细胞增殖,l使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硬化,l形成MA;⑤IR和高胰岛素血症:i可通过兴奋下丘脑交感神经中枢,l使入球小动脉扩张,l肾小球高滤过,l同时,l又刺激细胞外基质增生和聚集,l基底膜增厚,l进一步促进各种炎症性细胞因子的产生,l增加钠的潴留,l最终导致MA;⑥其他:i如山梨醇旁路的激活,l蛋白激酶C途径活性亢进,lAGE的形成等。见图7-26-3。
图7-26-311微量白蛋白尿(MA)的形成机制
【防治原则】
微量白蛋白尿的防治,l也是代谢综合征治疗的一部分。
1.饮食调整,l运动疗法、i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及嗜好。
2.调整血压、i血脂、i血糖。
3.可针对性减轻MA,l抑制肾素系统血管紧张素(RAS)活性的药物主要包括:i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i如雷米普利、i培哚普利、i贝那普利等;除了其具有降压、i降低肾小球囊内压的作用外,l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l改善糖代谢,l抑制脂质过氧化,l阻断早期糖基化产物(AGE)的形成,l减少白蛋白的排泄量。②血管紧张素受体(AT1)拮抗剂(ARB类):i如伊贝沙坦、i氯沙坦、i缬沙坦类,l可通过阻断AT1受体介导的降血压、i抑制细胞有丝分裂、i降低局部RAS活性、i增强细胞内钙动员及前列腺素E合成等多途径,l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l尤适用于ACEI类引起干咳者。③改善血流动力学药物:i如小剂量肝素、i前列腺素E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