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i兽咬伤11人咬伤(human1bites)1不多见。兽咬伤(animal1bites)则是一种常见的外伤,l特别是在农村,l尤以狗、i猪、i马、i猫等家畜咬伤多见。
病因和病理11人、i兽咬伤对组织有切割、i撕扯作用,l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挫裂伤。人、i兽口腔中有大量细菌,l可进入伤口;兽咬伤者常有衣服碎片、i泥土等异物被带入伤口,l且可将动物的传染病传染给人,l如狂犬病等。所以兽咬伤损伤常常更严重。
临床表现11较广泛的组织水肿、i疼痛、i皮下出血、i血肿甚至大出血,l有齿痕、i深而不规则、i撕裂严重的伤口。有条件者宜观察咬人的人或兽有无传染病发生。
治疗11表浅而小的伤口可不清创,l用碘酊、i酒精进行消毒后包扎即可。深的伤口宜清创,l彻底消除异物和坏死组织,l然后依次用大量生理盐水、i0.1%苯扎溴铵、i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原则上不一期缝合伤口。清创术前即开始预防应用抗生素。兽咬伤者需注射狂犬疫苗等,l以防狂犬病发生。凡需清创的伤口,l均应预防性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二)毒蛇咬伤11蛇咬伤(snake1bites),l分无毒蛇咬伤(nonpoisonous1snake1bites)和毒蛇咬伤(venomous1snake1bites)。
病因和病理11毒蛇咬伤后,l蛇毒经毒牙排入人体。蛇毒是多肽的复杂混合物,l其中一些多肽毒性很强,l它们有特定的化学和生理受体部位。同时,l蛇毒中有磷脂酶A、i透明质酸酶、i腺苷三磷酸酯酶、i5-核苷酸酶、i二磷酸吡啶核苷酸酶等,l可促进毒液的毒性作用。另一方面,l人体中毒后会释放出组胺、i血清素等具有自体药理作用的物质,l使毒性作用更加复杂。
临床表现11无毒蛇咬伤,l局部有一排或两排细牙痕,l除局部损伤和可合并感染外,l无全身中毒症状;毒蛇咬伤,l局部有1对或1~4个大而深的牙痕,l局部与全身中毒症状严重,l可致病人死亡。临床上习惯把蛇毒分为三类:i
1.神经毒11主要作用于延髓和脊神经节细胞,l引起呼吸麻痹和肌瘫痪。对局部组织损伤较轻。全身症状常在伤后0.5~2小时出现,l表现为头昏、i嗜睡、i恶心呕吐、i乏力、i步态不稳、i视力模糊、i语音不清、i呼吸困难、i发绀,l以至全身瘫痪、i惊厥、i昏迷、i血压下降、i呼吸麻痹、i心力衰竭,l甚至死亡。金环蛇、i银环蛇、i海蛇等为此类毒蛇。
2.血液毒11有强烈溶组织、i溶血、i抗凝作用,l可致组织坏死、i感染。局部症状出现早且重,l表现为伤处剧痛、i流血不止、i肿胀、i皮肤发绀、i并有皮下出血、i瘀斑、i水疱、i血疱,l及明显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表现,l甚至严重组织坏死、i化脓感染等。血液毒对心肾等亦有严重破坏作用,l引起心肾功能不全。此类毒蛇有竹叶青蛇、i五步蛇、i蝰蛇等。
3.混合毒11兼有上述两种作用,l局部和全身症状均严重。
治疗
1.局部处理11将伤肢浸于冷水中(4~7℃为宜,l不低于4℃,l以防冻伤)3~4小时,l然后改用冰袋,l以减轻疼痛,l减少毒素吸收速度,l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和局部代谢。立即于伤口近端5~10cm处用止血带阻断静脉血和淋巴回流,l防止毒素扩散。用1:i5000高锰酸钾液、i3%过氧化氢溶液、i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l挤或吸出毒液;由于蛇毒的吸收较快、i切开或吸吮均应及早进行,l否则效果不明显。如伤口流血不止,l忌切开。以胰蛋白酶2000U+0.5%普鲁卡因10ml于伤口周围作深达肌的浸润注射,l以破坏残留的蛇毒。必要时12~24小时后重复注射。待急救处理结束或服蛇药半小时后,l去除止血带。
2.全身治疗
(1)服用蛇药,l根据蛇毒种类或临床表现选用蛇药。常用南通蛇药片(季德胜蛇药片)、i广州蛇药(何晓生蛇药)。
(2)注射单价或多价抗蛇毒血清,l注前需作马血清过敏皮试。
(3)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和广谱抗生素,l防治感染。
(4)注意补液等支持治疗,l必要时输注血浆、i红细胞。
(5)出现呼吸困难者,l必要时行气管切开、i吸氧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l同时注意保护各脏器功能。
(三)蜂螫伤11蜂螫伤是蜂类的尾针刺伤皮肤时将毒囊液注入皮内所致。常见有蜜蜂螫伤(bee1stings)和黄蜂螫伤(wasp1stings)。按蜂数目分单蜂螫伤与群蜂螫伤,l以黄蜂和群蜂螫伤为严重。
病因和病理11蜂螫人时,l其尾刺刺入人皮内,l排出蜂毒损害组织。蜜蜂毒含有组胺、i磷酸酯酶A、i透明质酸、i卵磷脂酶;黄蜂蜂毒含组胺、i五羟色胺、i缓激肽及胆碱酯酶等。这些活性物质可致过敏反应和组织损害。
临床表现11局部剧痒、i疼痛,l群蜂螫伤者可于半小时内出现过敏症状,l严重者有发热、i头晕、i恶心呕吐、i胸闷、i四肢麻木等症状,l并可出现脉搏细弱、i面色苍白、i冒冷汗、i血压下降、i过敏性休克等表现。
治疗
1.局部处理11用小针挑拨或胶布粘贴,l取出蜂刺,l注意切勿挤压,l以免损伤毒腺囊,l毒汁入皮内引起严重反应;蜜蜂蜂毒为酸性,l可用弱碱溶液(如3%氨水、i5%碳酸氢钠液等)湿敷中和毒素;黄蜂蜂毒为碱性,l可用醋酸、i0.1%稀盐酸中和。局部红肿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i皮质类固醇制剂、i鲜马齿苋、i蛇药等药物。
2.全身治疗11有全身反应者予以补液,l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l可注射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有低血压者,l皮下注射1:i1000肾上腺素0.5ml。有血红蛋白尿者,l除应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并适当增大输液量以增加尿量外,l并可采用20%甘露醇利尿。如已发生少尿或无尿则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此外,l局部症状严重或群蜂螫伤也需应用抗生素。
(四)蜈蚣咬伤11蜈蚣咬伤(centipede1bites)多发生于山野、i花园、i草地。
病因和病理11蜈蚣咬人时,l毒液从它的一对中空的“利爪”中排出,l注入皮下。其毒液成分和黄蜂等昆虫的毒液成分相似,l可使局部组织损害和发生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11局部痛、i痒、i红肿、i有红线自伤口上延、i淋巴结肿痛。重者发热、i头痛、i眩晕、i恶心、i呕吐、i抽搐、i昏迷。蜈蚣越大,l注入的毒液越多,l症状越重。一般经数日后,l症状多可消失,l但儿童反应剧烈,l可以致命,l需要注意。
治疗11同成群蜜蜂螫伤。
(五)蝎螫伤11蝎螫伤(scorpion1stings),l是人体被蝎尾针刺入所致的损伤。蝎尾节内有毒腺,l当尾针刺入皮肤后,l毒液随即注入体内,l产生毒性反应。
病因和病理11蝎的毒液为酸性,l含溶血毒素和神经毒素,l对人的损害似毒蛇咬伤。
临床表现11伤处剧痛,l经数日后逐渐消退;严重者可有寒战、i高热、i恶心、i呕吐,l舌和肌强直、i流涎、i头晕、i头痛、i昏睡等,l进而出现胃肠道和肺出血、i肺水肿、i胰腺炎、i末梢神经麻痹、i抽搐,l严重者因呼吸中枢麻痹、i循环衰竭而死亡。儿童反应剧烈,l必须注意。
治疗11降温,l使血管收缩,l减少毒素吸收扩散。用氨水或高锰酸钾稀释液冲洗,l挑出毒钩,l挤或吸出毒液。若为四肢被螫,l需立即于近端上止血带,l每30分钟放松1次,l局部用氯乙烷喷雾敷以蛇药。剧痛者于伤口周围行局部封闭。严重者需补液、i抗过敏治疗,l肌注抗蝎毒血清,l口服蛇药。抗生素可以预防继发感染。
(六)毒蜘蛛咬伤11毒蜘蛛咬伤(spider1bites)于林区多见。一般蜘蛛多不伤人,l偶伤人者只有短暂的局部的红肿反应。毒蜘蛛伤人可致过敏、i死亡。
病因和病理11毒蜘蛛有神经性蛋白毒,l局部伤口不痛。毒入人体后引起部损害和全身反应,l严重者似毒蛇咬伤。
临床表现与治疗11与蝎螫伤同。肌痉挛严重者,l可注射新斯的明或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