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的组织修复: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

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大致经历三个基本阶段:i①炎症反应;②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③伤口收缩与瘢痕形成。三个阶段彼此重叠。

1.炎症反应11伤后立即开始,l通常持续3~5天,l其主要改变是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i免疫应答、i微血管通透性增高、i炎性细胞(起初为中性粒细胞,l随后为单核细胞)渗出,l其意义在于清除致伤因子(如病原体等外来异物)和坏死组织,l防止感染,l以奠定组织再生与修复的基础。

2.组织增生和肉芽形成11伤后24~48小时伤缘上皮细胞开始增生,l一部分基底细胞与真皮脱离,l向缺损区移行,l并可见有丝分裂。同时,l伤处出现胞浆丰富、i呈梭形或星形的成纤维细胞及成肌纤维细胞,l后者与前者相似,l但含有与细胞长轴平行的微丝束,l并附着于胞膜上(有利于细胞收缩)。血管形成主要是由已有的血管“发芽’’长出新的毛细血管,l已有的血管袢也可能延长。新的毛细血管主要由损伤处附近的小静脉长出,l它包括三个主要步骤,l即内皮细胞移动、i分化和成熟。首先,l在血管形成刺激物的刺激下,l内皮细胞产生某些蛋白酶,l降解受到刺激一侧的血管基膜。约24小时后,l内皮细胞穿过基膜,l向刺激物方向移动,l并开始分裂增殖,l形成实心的细胞条束。以后由于内皮细胞成熟和血流的冲击,l新生细胞条束的中间部分开通,l血流由此进入,l形成新生的毛细血管(图19-2)。毛细血管新生枝生长速度每天可达0.1~0.6mm。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与新生的毛细血管合称为肉芽组织,l肉芽组织表层的成纤维细胞与毛细血管平行排列。由于以毛细血管弓为基础,l加上周围成纤维细胞,l使肉芽肉眼观察时呈“颗粒状”。肉芽组织因含丰富的血管和炎性渗出物,l故色鲜红,l较湿润,l触之易出血。此时神经尚未长入,l故无痛觉。肉芽组织除填补和修复缺损的组织外,l还有较强的抗感染力和吸收、i清除坏死组织的作用。

图19-2毛细血管形成过程

3.伤口收缩与瘢痕形成11伤后3~5天,l伤口的边缘开始向中心移动、i收缩,l以消除创面,l恢复机体组织的连续性。这一过程就是伤口收缩。它常发生在创面尚未完全上皮化时。伤口收缩的机制是:i起初,l伤缘上皮细胞微纤维束收缩,l因伤缘上皮呈梭形,l其长轴与伤缘平行,l胞浆中微纤维与细胞长轴平行,l收缩时类似于钱包口收拢,l故称“钱包收拢”效应(purse1string1effect);而后,l位于伤口中央的肌成纤维细胞发生收缩,l即“牵拉”效应(pull1effect),l逐步使伤口合拢,l创面愈合。

随着愈合过程的进展,l胶原纤维不断增加,l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逐渐减少,l最后转变为细胞和血管均少而纤维较多的瘢痕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