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损伤:丘脑下部损伤

丘脑下部是自主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l与机体的内脏活动、i代谢、i内分泌、i体温、i意识和睡眠等关系密切。因此,l当丘脑下部损伤后,l可出现一系列特殊的症状,l严重者可致死亡。

单纯丘脑下部损伤极少见,l多伴有其它部位的脑挫裂伤或血肿,l颅底骨折和脑在颅腔内的剧烈移动是致伤的主要原因。

病理11多表现为灶状出血、i局部水肿、i软化及神经细胞坏死,l亦可出现缺血性改变。垂体柄和垂体常受累,l发生出血、i坏死。

临床表现

1.睡眠、i意识障碍11多为嗜睡,l严重者昏迷,l与丘脑下部后外侧区的网状激活系统受累有关。

2.体温调节障碍11丘脑下部前区损伤可引起高热,l后区损伤则可导致体温过低。

3.尿崩症11丘脑下部损伤的常见症状,l尿量每日4000ml以上,l多者达10000ml,l尿比重<1.005,l系视上核或视上核-垂体束受损的结果。

4.消化道出血11丘脑下部损伤的常见症状,l与大量分解性代谢激素(ACTH,l胃泌素等)释放,l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及交感兴奋使胃肠道粘膜缺血相关。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粘膜糜烂出血,l有的引起溃疡甚至穿孔。

5.循环呼吸紊乱11丘脑下部的外侧核和后核是交感神经皮质下中枢,l受刺激时产生血压升高、i心率加快;损伤时则产生相反的症状。丘脑下部后区有呼吸管理中枢,l一旦损伤,l可引起呼吸减慢或停止。

6.糖代谢紊乱11丘脑下部的室旁核受损可引起血糖升高。

诊断11丘脑下部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lCT和MRI检查可能发现该区域异常密度(信号)影。

治疗11治疗原则与脑挫裂伤相仿,l但对丘脑下部损伤后出现的特殊表现,l可作如下处理。

1.尿崩症11垂体后叶素5~10U,l皮下或肌内注射,l每日1~3次。待尿量控制后,l以双氢克尿塞替代,l25~50mg,l每日2~3次,l或用长效尿崩停维持。也可用弥凝(Minirin),l0.1~0.2mg,l口服,l每日3次。

2.消化道出血11以预防为主,l及早给予西咪替丁0.2~0.4g,l2~3次/天,l肌注或静脉滴注;或奥美拉唑20~40mg,l1次/天,l鼻饲,l以抑制胃酸对胃粘膜的损害。禁用皮质激素。一旦发生出血,l应积极治疗。参见第五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