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伤原因和机制11致伤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锐器,l如刀、i斧、i钉、i锥、i针等;另一类为钝器,l如铁棍、i石块、i树枝等。锐器前端尖锐锋利,l容易切开或穿透头皮、i颅骨和脑膜,l进入脑组织。伤道较整齐光滑,l损伤主要限于局部,l对周围影响很小。钝器的致伤机制可因致伤物的种类而不同,l如铁棍、i树枝等穿入颅内,l脑损伤情况类似锐器伤;而石块等击中头部造成的开放伤,l其损伤机制则类似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加速伤。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11锐器所致的脑损伤局限,l很少或不引起脑震荡或弥散性损伤,l故伤后多无意识障碍。钝器所致的开放伤与闭合伤相似,l除着力部位有局部脑损伤外,l也伴有脑的弥散性损害,l所以多数病人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如合并颅内血肿,l也可出现中间清醒(好转)期的意识变化过程。
2.脑局灶症状11因开放伤的脑局部损伤比较严重,l故脑局灶症状较多见,l如瘫痪、i感觉障碍、i失语、i偏盲等。
3.生命体征改变11锐器所致的局限性开放伤,l生命体征多无明显变化。但如直接伤及脑干、i丘脑下部等重要结构,l或钝器引起广泛脑损伤时,l生命体征可有明显改变。另外,l头部开放伤口大量失血者,l可出现休克征象。
4.脑脊液、i脑组织外溢11有些开放性脑损伤病人的伤口处可见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
诊断11开放性颅脑损伤病人头部有伤口,l甚至可见到脑脊液和(或)脑组织外溢,l诊断不难。但要了解颅内损伤情况及有无继发血肿、i异物存留等,l还需依靠辅助检查。
一般摄颅骨正位和侧位X线片,l必要时摄切线位片,l可以了解颅骨骨折的类型和范围,l颅内是否有骨碎片。如有致伤物嵌于颅腔内,l可根据其进入的深度和位置,l推测可能损伤的结构,l作为手术的参考。CT可以确定脑损伤的部位和范围及是否继发颅内血肿、i脑水肿或脑肿胀,l对存留的骨折片或异物作出精确的定位。
治疗11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治疗,l与闭合性颅脑损伤有许多相似之处,l如严密观察病情,l保持呼吸道通常,l防治脑水肿或脑肿胀等,l但也有其特点:i
1.防治休克11闭合伤引起休克者少见,l但开放性颅脑损伤因创伤部出血过多而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比较常见。因此,l迅速控制出血,l补充血容量,l纠正休克,l十分重要。
2.插入颅腔的致伤物的处理11对插入颅腔的致伤物,l不可贸然撼动或拔出,l以免引起突然的颅内大出血。应将病人送至有条件的单位,l在对致伤物可能伤及颅内重要结构(血管等)有所预测并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l才可在术中将致伤物小心取出。
3.保护突出的脑组织11有时由于创伤和骨折范围较大,l破碎脑组织外溢或脑组织经伤口突出较多见。这对缓解急性颅内压增高有利,l但同时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急救处理时应注意保护突出的脑组织。
4.清创手术11开放性颅脑损伤应争取在6~8小时内施行清创术,l在无明显污染并应用抗生素的前提下,l早期清创的时限可延长到72小时。术前应认真分析颅骨X线片和CT片,l仔细检查伤口,l充分了解骨折、i碎骨片及异物分布、i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等情况。清创由浅入深,l逐层进行,l彻底清除头发、i碎骨片等异物,l吸出血肿和破碎的脑组织,l彻底止血。硬脑膜应严密缝合,l如有困难,l可取自体帽状腱膜或颞肌筋膜修补。最后缝合头皮。术后加强抗感染。
如开放伤累及侧脑室,l术中应尽可能清除脑室中的血块、i脑碎屑和异物等。累及静脉窦时,l术前需准备2000~3000ml血液,l以及必要时进行静脉窦修补的器材,l才能进行清创。累及鼻旁窦时,l清创术中应严密修复硬膜,l并处理好损伤的鼻旁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