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症:脑脊液鼻漏和耳漏

颅底骨折同时伴有硬脑膜和蛛网膜撕裂,l脑脊液通过损伤的鼻窦或岩骨,l经鼻或耳流出,l即为脑脊液鼻漏(cerebrospinal1fluid1rhinorrhea)或耳漏(otorrhea)。发生率约占闭合性颅脑损伤的2%和颅骨骨折的5%。由于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相通,l故容易发生颅内感染。

发生机制11颅底硬脑膜与颅骨粘连紧密,l颅底骨折时硬脑膜和蛛网膜常同时破裂。若骨折累及额窦、i筛窦或蝶窦,l脑脊液即从鼻腔流出,l仰卧时亦可流入鼻咽腔。骨折涉及颞骨岩部时,l如鼓膜同时撕裂,l脑脊液可经中耳和外耳道流出;如鼓膜完整,l则可由中耳经耳咽管流入口咽部或经鼻腔流出。脑脊液漏多在伤后立即出现或于数日内发生,l属急性期漏。少数病人迟至数周、i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l称为迟发性漏。

临床表现

1.脑脊液漏11伤后立即发生的漏液内多混有血液,l初起量较多,l以后渐少,l多于数日内自停,l尤其是耳漏,l不能自愈者较少。鼻漏亦多能自停,l少数经久不愈。有的病人伤后数周、i数月甚至数年方出现漏液。偶尔也有脑脊液漏自愈后,l经过一段时间又复发。耳漏多为一侧。鼻漏可为一侧或两侧,l即使是一侧,l液体亦可经两侧鼻孔流出。少数病人鼻漏液体较少,l看不见外流,l但自感咽部有咸味。

2.颅底骨折征象11见本章第三节的“颅底骨折”部分。

3.颅内低压征11由于脑脊液不断流失,l可出现头痛、i头昏等症状,l坐位或站立时更明显。

4.颅内感染11如耳道或鼻腔内细菌侵入颅腔,l可引起急性化脓性脑膜炎,l出现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

诊断11脑脊液漏的诊断首先是确定鼻腔或外耳道漏液的性质。因为损伤早期,l漏液中多含有血液,l为鉴别是否为血性脑脊液,l可将漏液滴于吸墨纸或干纱布上,l如见血滴周围迅速出现一圈水印,l表明漏液中含有脑脊液。也可采用检测漏液中的红细胞计数来判定究竟是血性脑脊液抑或血液。损伤后期或迟发的脑脊液鼻漏,l应与过敏性鼻炎鉴别,l可用“尿糖试纸”或检测漏液中的糖含量来确定,l如含糖即为脑脊液。

对长时间不愈的脑脊液漏,l行手术修补前,l必须确定漏液的部位。具体方法:i①根据颅骨X线片和CT片,l可能发现颅底骨折位置。②放射性核素(99mTc,l131Ⅰ标记的人血清白蛋白,l169Yb-DTPA)脑池造影,l或水溶性造影剂甲泛影酰胺(metrizamide)脑池造影CT扫描可确定漏液部位。

治疗11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经非手术治疗可自愈,l仅少数长时间不愈者方需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11清醒者宜取头高位,l借颅内压降低或脑的重力压闭漏口以减少或阻止脑脊液外流,l促进漏口处粘连和愈合。注意鼻腔和外耳道清洁,l但不可堵塞和冲洗。避免擤鼻、i用力咳嗽、i屏气和打喷嚏,l以防逆行感染或颅内积气。适当应用醋氮酰胺(acetazolamide,lDiamox)以减少脑脊液分泌。一般不作腰椎穿刺,l但必要时也可施行,l并置管引流脑脊液。应用抗生素。

2.手术治疗11漏液持续4周以上不愈,l迟发或复发脑脊液漏,l并有鼻腔或鼻旁窦慢性炎症,l有感染可能或已经有过颅内感染的脑脊液漏,l应考虑施行修补术。

(1)脑脊液鼻漏修补:i大多数脑脊液鼻漏来自筛窦或额窦骨折,l蝶窦骨折所致者及岩骨骨折脑脊液经耳咽管流入鼻腔者少见。对筛窦或额窦骨折引起的脑脊液鼻漏,l可作单侧或双侧额骨瓣开颅,l经硬脑膜外或硬脑膜内探查找到漏口,l取适当的材料(自体帽状腱膜、i骨膜、i颞肌筋膜)覆盖于硬脑膜破裂处,l边缘缝合或用生物胶粘合。对蝶窦骨折所致者,l可经鼻腔入路进入蝶窦,l用脂肪或肌块填塞。岩骨骨折造成的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方法与耳漏相同。

(2)脑脊液耳漏修补:i岩骨骨折累及鼓室盖或迷路,l硬膜裂口可位于颅中窝和(或)颅后窝,l但以颅中窝较常见。术前若无法确定漏口部位,l可作颞枕部骨瓣开颅,l先探查颅中窝,l必要时再切开小脑幕,l探查颅后窝。若确定漏口在颅后窝,l则可经枕下乳突后入路探查。修补方法与鼻漏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