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状腺肿

病因11碘的缺乏是引起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1goiter)的主要因素。高原、i山区土壤中的碘盐被冲洗流失,l以致饮水和食物中含碘量不足,l因此,l我国多山各省(如云贵高原)的居民患此病的较多,l故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endemic1goiter)。由于身体摄取的碘减少,l血中甲状腺素浓度因之降低,l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途径,l使垂体前叶分泌大量TSH,l促使甲状腺肿大。这种肿大实际上是甲状腺的代偿性肿大,l是甲状腺功能不足的现象。初期,l扩张的滤泡较为均匀地散布在腺体各部,l形成弥漫性甲状腺肿。若未经及时治疗,l病变继续发展,l扩张的滤泡集成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l逐渐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1goiter)。有些结节因血液供应不良,l可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囊肿形成、i纤维化或钙化等改变。

青春发育期、i妊娠期或绝经期妇女,l有时也可发生轻度的弥漫性甲状腺肿大,l这是由于人体对甲状腺素的需要量暂时性的增高所致,l是一种生理现象。这种甲状腺肿大常在成年或妊娠结束后自行缩小。

此外,l由于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某一环节的障碍,l例如久食含有硫脲的萝卜、i白菜等,l可阻止甲状腺素的合成,l或先天缺乏合成甲状腺素的酶,l因而引起血中甲状腺素减少,l促使甲状腺肿大。

综合上述,l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可分为三类:i①甲状腺素原料(碘)缺乏;②甲状腺素需要量增高;③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障碍。

临床表现11一般无全身症状,l基础代谢率正常。甲状腺可有不同程度肿大,l能随吞咽上下移动。早期,l两侧呈对称的弥漫性肿大,l腺体表面平滑,l质地柔软,l可随吞咽上下移动。随后,l在肿大腺体的一侧,l也可在两侧触及多个(或单个)结节;一般常存在多年,l增长很慢。囊肿样变的结节可并发囊内出血,l结节可在短期内较快增大。

较大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产生相应症状。常见的为气管受压、i移向对侧,l或使之弯曲、i狭窄而影响呼吸。开始只在剧烈活动时感觉气促,l逐渐发展而进一步加重,l甚至在休息睡觉时,l也有呼吸困难。气管受压过久,l可使气管软骨变性而软化。少数病人由于喉返神经或食管受压而引起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

病程久的巨大甲状腺肿,l可如小儿头样大小,l下垂于颈下胸骨前方。甲状腺肿向胸骨后生长延伸,l即形成胸骨后甲状腺肿,l容易压迫气管和食管;有时还能压迫颈深部大静脉,l引起头颈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l可出现面部青紫、i肿胀及颈胸部表浅静脉扩张。

结节性甲状腺肿,l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l也可发生恶变。

预防11全国各地已普遍进行了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普查和防治工作,l发病率已大大降低。

在流行地区,l甲状腺肿的集体预防极为重要,l一般多用碘化食盐。常用剂量为每10~20kg食盐中均匀地加入碘化钾或碘化钠1.0g,l此量足够满足人体每日的需碘量。有些地区采用肌内注射碘油,l较服用碘化食盐更为有效、i可靠。碘油在体内吸收很慢,l并可随身体需碘情况自行调节。

治疗原则

1.青春发育期或妊娠期的生理性甲状腺肿,l可以不给予药物治疗。应多食含碘丰富的海带、i紫菜等。

2.对于20岁以前年轻人的弥漫性单纯性甲状腺肿,l手术治疗不但妨碍了此时期甲状腺的功能,l复发率也很高。可给予小量甲状腺素,l以抑制垂体前叶TSH的分泌,l缓解甲状腺的增生和肿大,l有较好疗效。常用剂量为30~60mg,l每日2次,l3~6个月为一疗程。

3.有以下情况时,l应及时行手术治疗,l施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i

(1)压迫气管、i食管或喉返神经而引起临床症状者;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4)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有功能亢进者;

(5)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