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可以是颈部或非颈部疾病的共同表现。据统计,l恶性肿瘤、i甲状腺疾患及炎症、i先天性疾病和良性肿瘤各占颈部肿块的1/3。其中恶性肿瘤占有相当比例,l所以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就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一)颈部肿块的常见疾病
1.肿瘤
(1)原发性肿瘤:i良性肿瘤有甲状腺肿瘤、i舌下囊肿、i血管瘤等;恶性肿瘤有甲状腺癌、i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病、i非霍奇金淋巴瘤)、i涎腺癌等。
(2)转移性肿瘤:i原发病灶多在口腔、i鼻咽部、i甲状腺、i肺、i纵隔、i乳房、i胃肠道、i胰腺等处。
2.炎症11急性、i慢性淋巴结炎、i淋巴结结核、i涎腺炎、i软组织化脓性感染等。
3.先天性畸形11甲状腺舌管囊肿或瘘、i胸腺咽管囊肿或瘘、i囊状淋巴管瘤(囊状水瘤)、i颏下皮样囊肿等。
诊断11根据肿块的部位(表34-2,l图34-7),l结合病史和检查发现,l综合分析,l才能明确诊断。病史询问要详细,l体格检查要仔细、i全面,l不要只注意局部。根据以上线索,l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l必要时可穿刺或切取活组织检查。
图34-711颈部解剖分区
表34-211颈部各区常见肿块
(二)几种常见的颈部肿块
1.慢性淋巴结炎11多继发于头、i面、i颈部的炎症病灶。肿大的淋巴结分散在颈侧区或颌下、i颏下区。在寻找原发病灶时,l应特别注意肿大淋巴结的淋巴接纳区域。常需与恶性病变鉴别,l必要时应切除肿大的淋巴结作病理检查。
2.转移性肿瘤11约占颈部恶性肿瘤的3/4,l在颈部肿块中,l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l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淋巴结的原发灶,l多在胸腹部(肺、i纵隔、i乳房、i胃肠道、i胰腺等);但胃肠道、i胰腺癌肿多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3.恶性淋巴瘤11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l是来源于淋巴组织恶性增生的实体瘤,l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肿大的淋巴结常先出现于一侧或两侧颈侧区,l以后相互粘连成团,l生长迅速。需依靠淋巴结病理检查确定诊断。
4.甲状舌骨囊肿11是与甲状腺发育有关的先天性畸形。胚胎期,l甲状腺是由口底向颈部伸展的甲状腺舌管下端发生的。甲状腺舌管通常在胎儿6周左右自行闭锁,l若甲状腺舌管退化不全,l即可形成先天性囊肿,l感染破溃后成为甲状腺舌管瘘。本病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l男性为女性的2倍。表现为在颈前区中线、i舌骨下方有直径1~2cm的圆形肿块。境界清楚,l表面光滑,l有囊性感,l并能随吞咽或伸、i缩舌而上下移动。治疗宜手术切除,l需切除一段舌骨以彻底清除囊壁或窦道,l并向上分离至舌根部,l以免复发。
图34-811腮腺混合瘤切除术
5.腮腺混合瘤(mixed1tumor1of1parotidgland)11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i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l故称“混合瘤”。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l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而成,l并非真性包膜。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l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l因此临床上将其视为临界瘤。约有5%~10%的病例可发生恶变。本病多见于青壮年,l肿瘤位于耳垂下方,l较大时可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状,l有时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l可被推动,l生长缓慢,l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显著变化。如发生恶变,l肿瘤可迅速生长。治疗应予早期手术切除,l以防恶变。手术的关键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图34-8),l否则易复发,l复发者更易恶变。术前不宜作活组织检查,l手术时尽量避免损伤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l有助于识别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l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l并细致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