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结核

胸壁结核(tuberculosis1of1the1chest1wall)是指胸壁软组织、i肋骨或胸骨的结核病变。多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

病因及病理11胸壁结核多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l也可与原发性结核灶同时存在。结核菌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侵及胸壁:i①淋巴途径,l肺结核、i胸膜结核或脊柱结核,l结核菌通过胸膜淋巴管累及肋间、i肋骨旁或胸椎旁淋巴结,l引起干酪样病变,l然后穿过肋间组织,l蔓延至胸壁软组织中形成脓肿;②直接扩散,l浅表的肺结核或胸膜结核病灶,l通过胸膜粘连直接扩散至胸壁;③血行途径,l较少见。结核菌经血循环进入肋骨或胸骨骨髓腔,l形成结核性骨髓炎,l穿破骨皮质而累及胸壁软组织。

胸壁结核好发于腋后线前方的第3~7肋骨,l结核病灶常穿透肋间肌,l在肋间肌里外各形成一个脓腔,l中间有窦道相通呈哑铃状;有的脓腔经数条不规则的窦道通向四方,l并在其远端形成小的脓腔;有的窦道可途经2~3根肋骨下面延伸至较远部位,l形成胸部的广泛病灶。由于重力坠积作用,l发生于后胸壁的结核,l脓液可向下向外流注而表现为侧胸壁或脊柱旁脓肿;发生于前胸壁者,l则可出现上腹壁脓肿。结核性脓肿如继发化脓性感染,l则可自行破溃,l也可因穿刺或切开引流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

临床表现及诊断11胸壁结核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l若原发结核病变尚处于活动期,l可有低热、i乏力、i盗汗及消瘦等症状。大多数病人有脓肿形成,l但局部无红、i热、i痛,l故谓之冷脓肿。若合并化脓菌感染时,l可出现急性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若脓肿穿破皮肤将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窦道,l排出稀薄、i混浊、i无臭味的脓液,l可伴有干酪样物质。

胸壁出现无痛性肿块,l局部可触及波动和轻压痛,l或肿块穿破皮肤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l首先应考虑胸壁结核。肿块穿刺抽出无臭味脓汁或混有干酪样物质,l涂片及细菌培养阴性,l多可确定诊断。已形成胸壁窦道者,l取窦道肉芽组织活检,l常能证实结核病变存在。X线检查除可以发现肺、i胸膜结核病变外,l尚可发现肋骨或胸骨骨质破坏及软组织阴影。若无骨质破坏或仅有肋软骨破坏,lX线可无异常发现,l因此,lX线检查阴性亦不能排除胸壁结核的诊断。对胸壁结核病人应注意脊柱检查及摄片,l以排除脊柱结核所致之流注脓肿。

胸壁结核因其窦道曲折,l分支多,l病变范围多难明确。有的病灶在背侧上方,l而脓肿或窦道口可在前胸、i腋下、i甚至胸骨旁,l即使造影亦难以显示脓肿或窦道的全部范围。

治疗11胸壁结核为全身结核的一部分,l故应重视全身性治疗,l加强营养、i休息及全身抗结核治疗。有结核活动者,l如活动性肺结核、i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核者,l应待病情稳定后再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对未合并细菌感染的胸壁结核,l禁忌行脓肿切开引流。只有伴发混合感染时,l才可行脓肿切开引流。脓肿较小或年老体弱的病人,l可试行穿刺排脓后注入链霉素0.5g,l并加压包扎,l每2~3天重复一次,l部分病人可获治愈。若胸壁结核病灶范围大,l药物治疗效果不佳,l或已形成窦道而反复继发感染,l应在原发病灶稳定的情况下施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其手术要点是:i①切除病变的皮肤及窦道口;②彻底清除脓肿、i肉芽组织及窦道,l若窦道行至肋骨后方时,l应切除该段肋骨将其清除;若病灶通向胸膜腔或肺,l应开胸处理;胸壁创面切取周围肌瓣填塞以消灭残腔;③放置引流条,l并加压包扎伤口,l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半年至一年以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