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

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向外突出,l内壁覆盖有完整上皮的盲袋谓之食管憩室(diverticulum1of1the1esophagus)。按发病机制食管憩室可分为内压性和牵引性憩室两类。按部位分为咽食管憩室、i食管中段憩室和膈上憩室(图39-4)。咽食管憩室和膈上憩室为内压性憩室,l与食管功能紊乱有关,l食管中段憩室多为牵引性憩室,l常为炎症后瘢痕牵拉食管而形成。

(一)咽食管憩室11咽食管憩室由Zenker11875年首先报告,l故又称Zenker憩室,l发生于咽食管连接处后壁,l环咽肌上方。该区域为咽下缩肌与环咽肌之间的薄弱小三角区,l称为Kilian三角。吞咽时咽下缩肌收缩与环咽肌松弛不协调,l故咽部食管腔内压力增高,l使食管粘膜经薄弱处突出形成憩室。因左侧薄弱较右侧明显,l故左侧咽食管憩室多见,l也常见于老年。早期症状不明显,l仅有咽部不适或口涎增多。较大憩室有明显吞咽困难及贮留于憩室的腐臭食物反流。饮水时喉部有水气混杂音,l食物反流入肺内,l可引起肺部感染。X线吞钡见钡剂进入憩室,l即可明确诊断。纤维食管镜检查可了解有无炎症及癌变,l但有穿孔的危险,l故应谨慎。因咽食管憩室呈进行性发展,l可继发感染、i出血、i穿孔等并发症,l因此应手术治疗。若憩室较小而基底较宽者,l采用单纯环咽肌切开术即可获得满意效果,l如憩室较大,l应行憩室切除加环咽肌切开,l并食管肌层及周围组织缝合加强,l消灭薄弱区。若咽食管憩室合并环咽肌功能障碍或咽食管憩室切除后复发者,l可采用延长的颈段食管肌层切开术治疗。

图39-411食管憩室的类型

(二)食管中段憩室11食管中段憩室发生原因多数人认为系气管或支气管旁淋巴结急性或慢性炎症后,l特别是淋巴结结核,l引起粘连收缩,l将局部食管壁向外牵拉,l形成憩室。憩室颈大底小,l呈漏斗状。大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l多在X线食管吞钡检查时发现。憩室较大或憩室内有炎症时,l可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及吞咽困难,l憩室有出血时,l可有呕血及黑便。食管吞钡检查可明确诊断。小而无症状的食管中段憩室,l不需手术治疗。憩室较大,l有食物或分泌物潴留,l并发憩室炎、i溃疡及怀疑有癌变时,l需行手术治疗。经右胸后外侧切口,l游离憩室,l并注意保护肌层,l切除憩室,l分层缝合粘膜和肌层,l用附近胸膜片覆盖加固。

(三)膈上食管憩室11由于食管下端肌纤维薄弱,l在合并食管裂孔疝、i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的病人,l食管腔内压力增高,l导致粘膜自薄弱区膨出,l形成膈上食管憩室(epiphrenic1diverticulum1of1the1esophagus)。常见症状为胸骨后闷胀、i烧灼感;平卧或夜间憩室内容物反流至口内,l为憩室特征性症状。并发炎症或溃疡时,l有胸背痛。诊断仍依靠X线吞钡检查。大多数膈上憩室需手术治疗,l除憩室切除外,l若合并有裂孔疝、i贲门失弛缓症等应一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