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病理解剖11后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1regurgitation)与二尖瓣狭窄不同,l其病因复杂。只要累及二尖瓣的瓣环、i瓣叶、i腱索和乳头肌四个主要结构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结构,l即会产生关闭不全。常见病因有:i①风湿性疾病:i约1/3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伴有关闭不全;急性风湿性心肌炎可能遗留左心室和二尖瓣瓣环扩大,l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②二尖瓣脱垂:i二尖瓣环、i瓣叶和腱索发生粘液样变性,l部分胶原被粘多糖酸所代替,l造成瓣叶冗长、i腱索延长或断裂、i瓣环扩大,l进而发展为关闭不全;③缺血性心脏病:i心肌缺血性梗死可引起乳头肌断裂或缺血后乳头肌延长,l收缩功能丧失和二尖瓣环扩大,l造成乳头肌瓣环功能障碍;④感染性心内膜:i细菌感染可导致瓣环周围脓肿、i瓣叶穿孔、i腱索断裂,l甚至瓣膜装置毁损。少见的原因还有创伤、i心肌病、i胶原组织病、i结缔组织病、i粘液瘤和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等疾病。根据病程进展快慢,l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理生理11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心室代偿性扩大,l增加的左室舒张末容量使收缩期前向心搏量得以维持。扩大的左心房可容纳收缩期的返流血量,l收缩期左心房峰值压虽明显升高但舒张期则骤然下降,l避免了肺循环压力持续升高。因此,l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出现明显肺瘀血及其相应的临床症状。一旦左室舒张末直径大于6.0cm,l左室收缩功能下降,l则出现肺瘀血、i左心功能不全,l进而出现肺动脉压升高、i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时,l缺乏左心房和左心室扩大的代偿机制,l左室心搏量增加不足代偿返流血量,l前向心搏量锐减,l使左心房压与肺循环压力持续升高,l导致肺瘀血、i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临床表现和诊断11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若病变轻、i心脏功能代偿好者可无任何症状,l保持良好状态多年。病变较重者,l最常见症状为虚弱、i乏力、i劳累性呼吸困难、i端坐呼吸,l咯血较二尖瓣狭窄少见。严重的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可出现急性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
轻度关闭不全病人即可存在特征性体征:i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或Ⅲ级以上的全收缩期杂音伴收缩晚期加强,l并向腋部传导。杂音强度与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无关,l但持续时限则与关闭不全程度有关。心尖搏动增强并向左下移位,l心尖区第一心音减弱或消失,l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晚期病人出现颈静脉怒张、i肝大和四肢水肿。
超声心动图:i发现左心房、i左心室腔扩大,l二尖瓣活动度大且关闭不全。食管超声检查能帮助确定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部位及程度,l有时可见断裂的腱索。由于二尖瓣返流所致左室射血的低后负荷和左室收缩力代偿性增加,l左室射血分数可长期维持,l甚至高于正常。运动时射血分数降低和收缩末期容量指数中重度增加,l提示左心室功能减退。
X线检查:i可见左心房、i左心室扩大和肺瘀血。
心电图检查:i发现P波增宽、i电轴左偏、i左心室肥大和劳损,l晚期出现心房颤动。
治疗11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人中,l每年平均有10%可进展到心功能Ⅲ级或Ⅳ级。内科治疗下,l心功能Ⅱ级或Ⅲ级的病人6年生存率为50%,l10年生存率仅27%。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消除二尖瓣返流,l保护左心室功能,l提高远期生存率。
1.手术适应证11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常导致心源性休克,l需急症手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指征为:i①无症状,l但左室收缩末径>5.0cm,l左室舒张末径>7.0cm,l或射血分数<0.55;②出现症状;③最近有心房颤动发作;④静息状态下出现肺动脉高压。
2.手术方式11根据病因、i病变程度及病人个体情况选择二尖瓣成形术或二尖瓣置换术。施行二尖瓣关闭不全成形手术,l应重视对已扩大的瓣环、i冗长的后瓣叶及病变腱索的处理。基本技术包括:i①使用瓣环成形环缩小瓣环;②矩形节段切除病变的后瓣叶;③缩短延长的腱索;④将后瓣的腱索转移到前瓣;⑤采用人造腱索(聚四氟乙烯)修复断裂的腱索。二尖瓣成形手术死亡率为2%~5%,l常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心律失常,l10%病人因残留二尖瓣关闭不全需再次手术。术中食管超声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l修复困难者应选择瓣膜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