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概要

小肠的解剖11小肠(small1intestine)分十二指肠、i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正常成人小肠全长约5m左右,l其中空肠约占2/5,l回肠约占3/5,l但个体差异很大。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l止于十二指肠空肠曲,l全长约25cm,l形成C形,l胰头位于此弯曲部分。十二指肠的位置深且固定,l与肝和胰腺相连,l与其它部位的小肠明显不同。十二指肠与空肠交界处位于横结肠系膜根部,l第2腰椎的左侧,l被十二指肠空肠悬韧带(Treitz韧带)所固定。空肠与回肠盘曲于横结肠系膜下区的腹腔内,l呈游离的肠袢,l活动性甚大,l仅通过小肠系膜附着于腹后壁。小肠系膜起于第1、i2腰椎左侧,l根部向右下方斜行,l止于右骶髂关节前方。空肠主要位于左上腹和脐部,l但也可至腹腔的其他部位。空肠肠腔较宽,l壁较厚,l粘膜有许多高而密的环状皱襞,l隔着肠壁即可触及这些皱襞,l肠道愈向下则皱襞愈低而稀,l至回肠远端常消失。回肠主要位于下腹与盆腔内,l由于粘膜皱襞逐渐减少,l随着回肠下行,l肠管亦逐渐变细,l肠壁逐渐变薄。回肠末端通过回盲瓣在右下腹与盲肠连接。

空肠和回肠的血液供应来自肠系膜上动脉,l该动脉从腹主动脉分出,l在胰腺颈部下缘穿出,l跨过十二指肠横部,l进入小肠系膜根部;分出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中结肠动脉、i右结肠动脉、i回结肠动脉和12~16支空肠、i回肠动脉;各支相互吻合形成动脉弓,l最后分出直支到达肠壁。近端小肠的动脉仅有初级动脉弓,l直支较长,l故系膜血管稠密;愈向远端则可有二级和三级动脉弓,l因而分出的直支较短。小肠静脉的分布与动脉大致相同,l最后汇合成肠系膜上静脉,l其与肠系膜上动脉并行,l在胰颈的后方与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

空肠粘膜下有散在性孤立淋巴小结,l至回肠则有许多淋巴集结(Peyer集结)。小肠淋巴管起始于粘膜绒毛中央的乳糜管,l淋巴液汇集于肠系膜根部的淋巴结,l再经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和腹主动脉前的腹腔淋巴结而至乳糜池。

小肠接受自主神经支配,l交感神经的内脏神经以及部分迷走神经纤维在腹腔动脉周围及肠系膜动脉根部组成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上神经丛,l然后发出神经纤维至肠壁。交感神经兴奋使小肠蠕动减弱,l血管收缩;迷走神经兴奋使小肠蠕动增强,l肠腺分泌增加,l并使回盲部括约肌松弛。小肠的痛觉由内脏神经的传入纤维传导。

肠粘膜的表面有大量肠绒毛,l绒毛为肠上皮所覆盖,l肠上皮由柱状细胞、i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所构成。柱状细胞又称吸收细胞,l是主要的肠上皮功能细胞,l约占肠上皮细胞总数的90%,l具有吸收功能;在细胞的游离面有大量密集的细绒毛,l形成刷状缘。杯状细胞合成与分泌粘蛋白。在绒毛下固有层内有肠腺,l其顶端开口于绒毛之间的粘膜表面。肠腺上皮的底部有Paneth细胞和未分化细胞,lPaneth细胞分泌溶菌酶,l未分化细胞可以增殖分化,l修复上皮。肠上皮不断地更新,l每分钟有几千万个细胞脱落,l但不断有新生细胞进入绒毛,l每3~7天为一更新周期。在固有膜的网状结缔组织间隙中有很多淋巴细胞,l包括T和B淋巴细胞,l还有许多浆细胞、i巨噬细胞。因此,l小肠具有免疫功能。

小肠的生理11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除胰液、i胆汁和胃液可继续在小肠内起消化作用外,l小肠粘膜腺体也分泌含有多种酶的碱性肠液,l其中最主要的是多肽酶(肠肽酶),l能将多肽分解为可被肠粘膜吸收的氨基酸。食糜在小肠内被分解为葡萄糖、i氨基酸、i脂肪酸后,l即被小肠粘膜吸收。小肠粘膜上约有500万个绒毛,l每个多层绒毛被柱状上皮细胞覆盖,l含有一个毛细血管袢和淋巴管(乳糜管),l因而使吸收面积大为增加,l构成约10m2的吸收面。葡萄糖、i氨基酸及40%脂肪酸由毛细血管吸收,l经门静脉到达肝;其余60%脂肪酸则由乳糜管吸收,l到达乳糜池和胸导管。除食物外,l小肠还吸收水、i电解质、i各种维生素,l以及包括胃液、i胆汁、i胰液、i肠液和脱落的消化道上皮细胞所构成的大量内源性物质。男性成人这些内源性物质的液体量估计每天达8000ml左右,l因此发生小肠疾病如肠梗阻或肠瘘时,l可引起严重的营养障碍和水、i电解质平衡失调。

小肠的运动分为两大类:i第一类是蠕动所形成的前进推动力,l带着食糜团沿着肠道下行;第二类是使食糜混合并使之与肠粘膜密切接触。后者又分为有节律的分节运动和来回的摆动运动。第一类的蠕动主要依靠肠系膜上完整的神经丛所控制,l但肠腔内容物亦可传导蠕动波。第二类运动在已被切断、i无神经丛的肠袢上仍可见到。

生理情况下,l肠道内有很多细菌,l在肠梗阻或炎症状态下,l肠道内细菌数量会显著增多。因此,l在防御肠源性感染方面,l肠屏障具有关键作用,l这是肠道所具有的特定功能,l能阻止肠道内细菌、i毒素逸至肠道外。肠道细菌移位是肠腔内固有菌丛在肠道外的内环境中重新分布。

小肠的大量内分泌细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l它们能摄取胺前身物质,l脱羧后产生多肽激素,l它们和胰腺的内分泌细胞同属APUD系统。现已知的肠道内分泌激素有生长抑素、i胃泌素、i缩胆素、i胰液素、i胃动素、i抑胃多肽、i神经降压素、i胰高血糖素等。它们的生理功能有的比较明确,l有的尚不完全清楚,l但均具有调节消化道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