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炎性疾病:急性出血性肠炎

急性出血性肠炎(acute1hemorrhagic1enteritis)为一种原因尚不明确的肠管急性炎症病变,l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的病理改变,l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肠炎、i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i节段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由于血便是本病主要的症状,l故称为急性出血性肠炎较为适宜。

病因和病理11由于1/3以上的病人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或上呼吸道感染史,l曾认为本病与细菌感染或过敏有关。近年来认为本病的发生与C型Welch杆菌的β毒素有关。肠道内缺乏足够破坏β毒素的胰蛋白酶亦促使本病发生,l长期进食低蛋白饮食可使肠道内胰蛋白酶处于低水平,l肠道蛔虫也可分泌一种胰蛋白酶抑制物,l故患蛔虫病病人的胰蛋白酶活性受抑制。

病变主要在空肠或回肠,l结肠与胃较少发生。病变与病变之间可有明显分界的正常肠管,l但严重时病变可融合成片,l甚至累及全部小肠。肠管扩张,l肠壁各层可有水肿、i炎性细胞浸润、i充血、i广泛出血、i坏死和溃疡形成,l甚至穿孔,l并附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和脓苔。病变多发生在对肠系膜侧。受累肠段的系膜也有充血和水肿,l有多个淋巴结肿大,l腹腔内有混浊的或血性渗液。

临床表现11急性腹痛、i腹胀、i呕吐、i腹泻、i便血及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痛伴阵发加剧,l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随之发生腹泻,l多数为血水样或果酱样腥臭血便。少数病人腹痛不明显而以血便为主要症状。病人有中等度发热,l可有寒战。多数病人有恶心、i呕吐。腹部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腹胀、i腹肌紧张及压痛,l当肠壁坏死或穿孔时,l可有明显的腹膜炎征象,l有时可触及充血水肿增厚的肠袢所形成的肿块,l肠鸣音一般减弱。严重的病人往往在入院时已出现中毒性休克。

诊断上需与肠套叠、iCrohn病、i中毒性菌痢或急性肠梗阻等相鉴别。

治疗11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l包括:i①维持内稳态平衡,l纠正水、i电解质与酸碱紊乱,l必要时可少量多次输血;②禁食、i胃肠减压;③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甲硝唑,l以控制肠道细菌特别是厌氧菌的生长;④防治脓毒血症和中毒性休克;⑤应用静脉营养,l既可提供营养又可使肠道得到休息。

手术适应证:i①有明显腹膜炎表现,l或腹腔穿刺有脓性或血性渗液,l怀疑有肠坏死或穿孔;②反复肠道大量出血,l非手术治疗无法控制;③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l反而加重;④全身中毒症状无好转,l局部体征持续加重;⑤诊断未能确定者。

手术中对肠管坏死、i穿孔或大量出血且病变局限者可行肠管部分切除吻合。如病变广泛,l可将穿孔、i坏死部分切除,l远近两端肠管外置造口,l以后再行二期吻合。若病变肠管无坏死、i穿孔或大量出血,l可用0.25%普鲁卡因溶液作肠系膜根部封闭,l不作其它处理,l继续内科治疗观察。急性出血性肠炎严重时可累及大部分肠管,l手术时必须仔细判断肠管生机,l不可因炎症水肿、i片状或点状出血而贸然行广泛肠切除,l导致后遗的短肠综合征。手术后仍应给予积极的药物及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