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穿孔(intestinal1perforation)是伤寒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l死亡率较高。
病因和病理11伤寒病由沙门菌属伤寒杆菌所引起,l经口进入肠道,l侵入回肠末段的淋巴滤泡和淋巴集结,l引起炎性水肿。在发病的第2周开始发生坏死,l坏死组织脱落即形成溃疡,l当肠腔压力增高时可发生急性穿孔。由于肠伤寒极少引起腹膜反应与粘连,l因此穿孔后立即形成急性弥漫性腹膜炎。80%的穿孔发生在距回盲瓣50cm以内,l多为单发,l多发穿孔约占10%~20%。
临床表现和诊断11肠伤寒穿孔多发生在伤寒流行的夏、i秋季,l发生率约为5%,l其中约60%~70%发生在病程的第2至第3周内。已经确诊为伤寒病的病人,l突然发生右下腹痛,l短时间内弥散至全腹,l伴有呕吐、i腹胀;检查有明显腹部压痛、i肠鸣音消失等腹膜炎征象;X线检查发现气腹;伤寒病人本应是脉缓、i白细胞计数下降、i体温高,l穿孔后则有脉率加快,l白细胞计数增加,l体温下降;腹腔穿刺可抽到脓液,l诊断多不困难。
需特别注意的是少数伤寒病人症状不明显,l仅有轻度发热、i头痛、i全身不适等,l不被病人所重视,l仍能工作、i活动,l属逍遥型伤寒病。这类病人发生穿孔时,l多表现为右下腹痛伴呕吐,l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l常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时发现阑尾仅有周围炎,l但有回肠穿孔。在伤寒流行的地区与季节,l应警惕伤寒肠穿孔的可能性,l手术时应取腹腔渗液作伤寒菌培养。另外,l取血作伤寒菌培养和肥达反应试验,l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治疗11伤寒肠穿孔确诊后应及时手术治疗。由于伤寒肠穿孔病人一般都很虚弱,l故原则是施行穿孔缝合术。除非肠穿孔过多,l以及并发不易控制的大量肠道出血,l而病人全身状况尚许可,l才考虑作肠切除术。对术中发现肠壁很薄、i邻近穿孔处的其他病变,l也应作浆肌层缝合,l预防术后发生新的穿孔。关腹前应清洗腹腔,l放置有效的引流。术后应对伤寒病和腹膜炎采用积极的抗感染治疗,l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