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一种绞窄性动力性肠梗阻,l以老年人居多。由于肠管可能在短时间内广泛坏死,l术前诊断困难,l术中需切除大量肠管,l术后遗留营养障碍,l故病情较一般绞窄性机械性肠梗阻更为严重。
病因与病理11发生于肠系膜动脉,l特别是肠系膜上动脉者多于肠系膜静脉。可由下列原因引起:i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l栓子多来自心脏,l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l心瓣膜病、i心房纤颤、i心内膜炎等,l也可来自主动脉壁上的粥样斑块;②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l大多在动脉硬化性阻塞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③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l可继发于腹腔感染、i肝硬变门静脉高压致血流淤滞、i真性红细胞增多症、i高凝状态及外伤或手术造成血管损伤等。
栓子通常堵塞在肠系膜上动脉自然狭窄部,l如结肠中动脉分支处或更远的部位;而血栓形成多发生在有粥样硬化的肠系膜上动脉主干近端约1cm长的范围内。不论是栓塞或血栓形成,l堵塞血管的远端分支即发生痉挛。肠粘膜不耐受缺血,l急性肠系膜动脉闭塞10分钟后,l肠粘膜的超微结构即有明显改变,l缺血1小时后,l组织学上的改变即很清楚。粘膜坏死脱落,l肠壁血液淤滞,l出现发绀、i水肿,l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至肠腔和腹腔。缺血后短时间内动脉血流恢复,l小肠仍可具有活力,l但将有明显的再灌注损伤。缺血持续长时间后,l肠管平滑肌与浆膜将坏死,l并出现腹膜炎。病人很快因中毒、i大量体液丢失及代谢性酸中毒而发生休克。
临床表现和诊断11病人以往多有冠心病史或有心房纤颤,l多数有动脉硬化表现。临床表现因血管阻塞的部位、i性质和发生的缓急而各有不同。血管阻塞发生过程越急,l范围越广,l表现越严重。动脉阻塞的症状又较静脉阻塞急,l且严重。
剧烈的腹部绞痛是最开始的症状,l难以用一般药物所缓解,l可以是全腹性或局限性。早期由于肠痉挛所致,l此后因肠坏死,l疼痛转为持续性。伴有频繁呕吐,l呕吐物多为血性。部分病人有腹泻,l并排出暗红色血便。病人的早期症状明显且严重,l但腹部体征与其不相称,l是急性肠缺血的特征。开始时腹软不胀,l有轻压痛;此后腹部逐渐膨胀,l压痛明显,l肠鸣音消失,l出现腹膜刺激征,l表明已发生肠坏死。病人很快出现休克征象。
化验室检查,l白细胞计数在20×109/L以上,l并有血液浓缩和代谢性酸中毒表现。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液体。腹部X线平片在早期仅显示肠腔轻度或中度胀气,l当有肠坏死时,l腹腔内有大量积液,l平片显示密度增高。腹部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本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l不仅能帮助诊断,l还可鉴别是动脉栓塞、i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
治疗11应及早诊断,l及早治疗,l包括支持疗法和手术治疗。血管造影明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后,l动脉导管可保留在原位以给予血管扩张剂,l并维持至手术后或栓塞病变治疗后,l可有利于提高缺血肠管的成活率。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行栓子取除术,l血栓形成则可行血栓内膜切除或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架桥”手术。如果有肠坏死则应行肠切除术,l根据肠管切除的范围及切除缘的血运情况,l施行一期肠吻合或肠断端外置造口。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l临床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l一旦发生广泛肠缺血坏死,l预后凶险,l死亡率很高。短肠综合征、i再栓塞、i肠外瘘、i胃肠道出血、i局限性肠纤维化狭窄等是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