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及肛周恶性肿瘤少见,l占全部结、i直肠癌的2%~5%。肛管癌是指发生在齿状线上方1.5cm处至肛缘的恶性肿瘤。其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l因此有学者认为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l肛管癌的发病率将有所增加。肛管癌主要有鳞状细胞癌、i基底细胞癌、i一穴肛原癌和恶性黑色素瘤;而肛周癌是指发生在肛缘外,l以肛门为中心直径约为6cm圆形区内的恶性肿瘤,l肛周癌主要包括鳞状细胞癌、iBowen病、iPaget病和基底细胞癌。肛周癌的预后一般较肛管癌好,l广泛的外科切除是治疗肛周癌的主要手段。肛管癌的发生率约是肛周癌的4~7倍;女性多见,l约为男性的2~5倍;而肛周癌男性多见。
鳞状细胞癌(squamous1cell1carcinoma)11约占肛管肛周恶性肿瘤的85%,l主要位于肛管下半部及肛门周围皮肤。癌肿边缘隆起、i溃疡状,l有些呈斑块状或结节状,l少数呈菜花状。症状有便血、i肛门疼痛、i里急后重、i肛周肿胀感、i排便习惯改变等,l有时以在腹股沟处触及肿大的淋巴结为首要症状。
治疗方法:i传统上主要采取肿瘤局部切除术、i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和术前术后的放化疗等。由于Miles手术的效果并不理想,l且鳞癌对放疗较为敏感,l故目前多采取放疗+化疗的方法,l可提高治愈率并能保留肛门功能。
基底细胞癌(basal1cell1carcinoma)11发生率仅次于鳞状细胞癌,l多发生在肛缘,l癌肿常呈扁平肥厚状,l或呈息肉状,l通常不产生溃疡,l多见于老年人。肿瘤局部广泛切除可满足治疗上的要求。基底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
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1melanoma)11恶性程度高,l非常少见,l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变。一般均呈息肉状突起,l也可呈溃疡型。血行转移多向远处部位如肝、i肺以及骨髓转移,l淋巴转移多向髂外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便血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l另外有肿块脱出和肛门处疼痛感。易与血栓性痔相混淆,l组织学检查可鉴别。治疗上应行根治性的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辅以化疗和免疫治疗可提高手术疗效,l但对放疗不敏感。
一穴肛原癌(cloacogenic1carcinoma)11或称移行细胞一穴肛原性癌(transitional-cloacogenic1carcinomas),l多在齿状线附近。此区域有柱状上皮、i鳞状上皮、i移行上皮或三种混合上皮。一穴肛原癌即指发生在该处移行上皮的肿瘤。恶性程度高,l转移早而快,l预后不良。大体形态为斑夹、i结节、i息肉或溃疡状。围绕肛管和直肠蔓延,l广泛侵犯肛管和盲肠周围组织。多发生在肛管前壁,l常侵犯阴道、i前列腺、i尿道和膀胱。最容易侵犯直肠周围淋巴结和骶淋巴结,l其次是腹股勾淋巴结和髂淋巴结,l远处转移到肝和肺。
早期应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如腹股沟淋巴结有转移,l应附加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高分化无侵犯的小病灶也可作广泛局部切除。术后放疗、i化疗可改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