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在我国和东南亚各国较多见。近10年来,l我国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为胆色素混合结石,l部分结石核心中有蛔虫残体。少数病人的结石是由胆囊排出坠入胆总管,l其结石与胆囊结石相同,l称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然而,l其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同。

临床表现1111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常见的症状是胆管炎,l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i寒颤高热和黄疸,l称为夏柯三联征(Charcot1triad)。①腹痛:i为胆绞痛,l疼痛部位多局限在剑突下和右上腹部,l呈持续性(constant)剧痛,l常向右肩背部放射,l伴恶心、i呕吐。这是由于结石下移嵌于胆总管下端壶腹部,l引起括约肌痉挛和胆道高压所致。②寒战高热:i是胆结石阻塞胆管并合并感染时的表现。由于胆道梗阻,l胆管内压升高,l使胆道感染逆行扩散,l致使细菌和毒素通过肝窦入肝静脉内,l引起菌血症或毒血症。③黄疸(jaundice):i胆结石嵌于Vater壶腹部不缓解,l1~2日后即可出现黄疸,l病人首先表现尿黄,l接着出现巩膜黄染(scleral1icterus),l然后出现皮肤黄染伴瘙痒。部分病人结石嵌顿不重,l阻塞的胆管近侧扩张,l胆结石可漂浮上移,l或者小结石通过壶腹部排入十二指肠,l使上述症状自行缓解。这种间歇性黄疸,l是肝外胆管结石的特点。如梗阻性黄疸长期未得到解决,l将会导致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体征1111巩膜及皮肤黄染。剑突下或右上腹部有深压痛,l感染重时可有局限性腹膜炎,l肝区叩击痛。如胆总管下端梗阻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实验室检查1111血清总胆红素升高,l其中直接胆红素升高明显,l碱性磷酸酶升高,l尿胆红素阳性,l尿胆原降低或消失。血白细胞可增高。

特殊检查1111超声检查是首选的诊断方法,l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l胆囊增大,l胆总管内见结石影像(图52~6)。如诊断困难还可选用ERCP、iCT、iMRCP或内镜超声检查。

图52-611胆总管结石的声像图

诊断1111根据典型病史、i临床表现、i体检、i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l术前诊断多无困难。

肝外胆管结石出现黄疸时应与壶腹部癌鉴别,l后者无痛,l黄疸多呈进行性加深,lB超和CT等检查可见胰头或壶腹部肿块影,l可鉴别。

治疗1111肝外胆管结石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原则包括:i①解除胆道梗阻;②取净结石;③畅通引流胆道,l预防结石复发;④合理应用抗生素。

多选用择期手术。一旦确诊肝外胆管结石就应积极准备手术。对于反复发作,l或术后残余结石,l或复发结石也应积极手术。对胆道梗阻,l出现黄疸者,l或合并感染者更应尽早急诊手术。因为长期存在胆管结石,l即使无黄疸发生也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biliary1cirrhosis)。待出现胆道感染、i休克时再急诊手术,l对病人更无好处,l危险性增大,l增加手术死亡率。

手术方法及技术要点:i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右缘前方显露胆总管,l用手可触及结石,l寻找胆总管多无困难;在十二指肠上缘胆总管前壁切开胆管;用取石钳或刮匙取石,l手法要轻柔;必要时采用术中胆道镜探查取石防止结石残留;也可将十二指肠降部游离,l用手推挤结石协助取石;胆总管下端探查最好使用导尿管,l尽量避免使用金属胆道探子,l防止造成胆管下端或十二指肠后壁损伤;胆总管下端通畅者取石后放置T管引流,l选择合适口径的乳胶T形管,l裁剪其横臂后置入胆总管;用4-0可吸收线或无损伤线缝合胆总管切开处,l确保不漏;T管引出避免迂曲。胆总管下端短段(<1.5cm)狭窄,l应行括约肌切开成形术,l用可吸收线缝合括约肌切口,l并使T管横臂(下端)延长接管通过括约肌切口呈内支撑,l防止切开处术后粘连再狭窄。胆总管下端严重狭窄或梗阻,l无法用手术方法在局部解除梗阻者,l应行胆总管与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l同时切除胆囊。

术后注意调整水、i电解质及酸碱失衡,l合理应用抗生素,l注意保护肝功能。术后要保持T管引流畅通,l术后2周左右,l病人黄疸消退,l无发热,l胆汁清,l可行T管造影,l证实无胆石残留且胆总管下端通畅,l再连续闭管3~5天无不适,l可拔除T管。如有残余结石可在手术6周后用胆道镜取石。

目前,l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提高,l经内镜作ERCP检查的同时,l也可向胆总管送入取石篮取出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或为预防胆道感染的发生时,l可临时放置内镜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1nasobiliary1drainage,lENBD)。该方法操作简便、i创伤小,l尤其适用于结石数量不多,l而病人因高龄、i体质差、i伴有重要器官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