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为腹膜外位器官,l居小网膜囊的后方,l位于第2腰椎水平,l是人体内仅次于肝的第二大消化腺,l并兼有内分泌功能。其长约12~20cm,l宽约3~4cm,l重约75~125g。可以分为头、i颈、i体、i尾四部分。胰头部右侧被十二指肠包绕,l胰头下部向左下方舌形突出部分称为钩突,l伸向肠系膜上血管的后面。胰颈短,l连接头部与体部,l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成门静脉,l临床上常以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的汇合处作为手术时识别胰颈的标志。胰体是胰颈向左侧的延续,l胰尾与胰体之间无明显界限,l一般把胰体向左上方延伸的较狭窄的末端称为胰尾,l常达脾门。脾动脉行走于胰体尾的上缘,l脾静脉在脾动脉的下方行走于胰体尾的后方。
主胰管,l或称Wirsung管,l是引流胰液的主要管道,l其直径约2~3mm,l沿途接纳大约20条次级分支,l将收集的胰液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排入十二指肠,l在主胰管与胆管汇合时,l形成稍膨大的Vater壶腹,l多数形成共同通道(图53-1)。Oddi括约肌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胰液的排出。部分人存在副胰管,l或称Santorini管,l细而短,l一般位于胰头上部,l直接开口于副乳头。
胰腺的血液循环是由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形成的血管网供应。胰头主要由胃十二指肠动脉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供血,l其前后分支分别吻合形成胰十二指肠前弓和后弓。胰腺的体尾部由脾动脉的分支供血,l主要的分支为胰背动脉、i胰大动脉和胰尾动脉。胰背动脉从脾动脉根部分出后向下达胰体背部,l分出左、i右支。右支与胰十二指肠动脉弓相吻合,l左支行走于胰体尾下部,l形成胰横动脉,l与胰大动脉和胰尾动脉形成吻合。胰腺的静脉多与同名动脉伴行,l经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最后汇入门静脉系统(图53-2)。
图53-111胰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及主、i副胰管的关系
图53-211胰腺的动脉供应和静脉回流
胰腺的淋巴管极为丰富,l起自腺泡周围毛细淋巴管,l在小叶间形成较大的淋巴管,l其输出管沿小血管到达胰腺表面,l再通过血管周围淋巴结,l汇入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的淋巴结。胰头的淋巴液分上、i下两个方向回流:i胰十二指肠前、i后淋巴结的上组和幽门下淋巴结向上汇入肝总动脉旁淋巴结和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胰十二指肠前、i后淋巴结的下组向下汇入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胰腺体尾部的淋巴主要流向胰上淋巴结,l沿脾动脉汇入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l一部分先流向胰下淋巴结,l再汇入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
胰腺的神经支配包括交感神经、i副交感神经和内脏感觉神经。副交感神经是迷走神经的传出纤维,l交感神经是内脏神经的传出纤维。内脏的感觉纤维通过腹腔神经丛,l伴随着交感神经回到相应的胸髓节段,l胰腺内部产生的疼痛感觉可以表现为上腹部、i两侧肋缘或后背疼痛。
胰腺的外分泌结构主要由腺泡和导管系统组成。胰腺的分泌物为胰液,l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和消化酶。每日分泌量750~1500ml,l为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lpH约为7.0~8.4。胰液中的消化酶主要包括胰淀粉酶、i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l还包括糜蛋白酶、i弹力蛋白酶、i羧基肽酶、i胰磷脂酶、i胰麦芽糖酶、i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核酸酶等。胰腺的外分泌受神经和激素的控制。胆囊收缩素和促胰液素是腺泡细胞分泌的刺激激素。胰岛细胞所分泌的多种激素也参与胰腺外分泌的调节,l如胰高糖素(glucagon)、i生长抑素(somatostatin)和胰多肽(pancreatic1polypeptide)能抑制胰液分泌,l而胰岛素(insulin)、i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1intestinal1polypeptide,lVIP)和胃泌素(gastrin)则刺激胰液分泌。
胰岛是胰腺内分泌结构的基本单位,l胰岛均匀地分布于胰腺的内部。人类胰腺约有170万~200万个胰岛,l胰岛的总重量仅占胰腺重量的1%~2%。正常胰岛中的内分泌细胞主要有:iA细胞,l约占20%,l分泌胰高糖素;B细胞,l约占70%,l分泌胰岛素;D细胞,l约占5%,l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l少量,l分泌胰多肽。在排列上B细胞位于中央,l其它细胞位于周围。此外,l免疫组化技术显示胰岛中还有少量其它内分泌细胞,l包括可以分泌VIP的D1细胞和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