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内分泌肿瘤:胃泌素瘤

在功能性胰腺内分泌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胰岛素瘤。1955年Zollinger和Ellison首先报告两例以高胃酸分泌、i顽固性溃疡和胰岛非B细胞瘤为特征的临床病例,l以后文献将有此三联征特点的疾病称为卓-艾氏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1syndrome)。1961年Gregory和Tracery证明该病的症状是由于肿瘤组织大量分泌胃泌素引起,l从而定名为胃泌素瘤(gastrinoma)。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l男女比例为2~3:i1。肿瘤发生部位除胰腺外,l约40%~50%位于十二指肠,l也有发生在胃、i空肠等部位。但90%的肿瘤位于胃泌素瘤三角区,l该三角区上起胆囊管和胆总管交界处,l下至十二指肠第三部,l内至胰颈体交界处。本病约70%为散发,l30%属多发性内分泌肿瘤Ⅰ型(MEN-Ⅰ)的组成部分。

临床表现11主要临床表现是消化性溃疡和腹泻。90%的病人有消化性溃疡的症状,l60%的病人有出血、i穿孔或幽门梗阻等溃疡病并发症,l常有外科治疗溃疡病的手术后复发史。腹泻可以与溃疡病症状同时存在,l也可以仅表现为腹泻,l其特点为水样便,l夜间较多,l严重者可造成水电解质紊乱。部分病人可有脂肪泻及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当合并MEN-Ⅰ型时将伴有其它内分泌肿瘤的相应症状。有下列情况者应疑有胃泌素瘤:i①溃疡病手术后复发;②溃疡病伴有腹泻,l大量酸分泌;③多发溃疡或远端十二指肠、i近端空肠溃疡;④溃疡病伴有高钙血症;⑤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家族史等。

诊断11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下列检查:i

1.胃液分析11由于胃泌素的释放刺激胃酸大量分泌,l基础胃酸(BAO)多数病例>15mmol/h,l即使作了胃大部切除术,lBAO也往往>5mmol/h;由于肿瘤分泌的激素使胃酸分泌持续处于高峰状态,lBAO和最大酸分泌量(MAO)差别缩小;夜间胃液量超过IL、i游离酸量超过100mmol/L均有诊断意义。

2.血清胃泌素测定11血清胃泌素浓度正常值为200pg/ml以下,l高于500pg/ml可诊断本病,l如浓度很高常提示已有转移。测定值高于200pg/ml而低于500pg/ml者,l提示为本病,l应作激发试验如胰泌素及钙离子试验。

鉴别诊断11需排除以下原因造成的高胃泌素血症:i①无胃酸或低胃酸引起的继发性高胃泌素血症,l如萎缩性胃炎、i迷走神经切断术后,l以及应用洛赛克后胃酸缺乏等;②胃窦部G细胞增生;③胃出口梗阻;④残留胃窦综合征;⑤非胃泌素性胰岛细胞瘤引起的溃疡病。

肿瘤术前定位方法基本同胰岛素瘤。

治疗11手术方式可根据情况采用肿瘤摘除、i胰体尾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等。本病60%为恶性,l多数病人发现时已有转移,l但肿瘤生长缓慢,l姑息切除可缓解症状,l延长生命。所以应尽量切除原发病灶和大部分转移灶,l术后行腹腔动脉插管化疗。如无法找到肿瘤或已广泛转移不能切除,l且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病人,l应采用靶器官切除,l即全胃切除术,l消除病人症状。

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人可应用H2受体阻滞剂、i质子泵抑制剂和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常用化疗药物为链脲霉素、i阿霉素、i5-FU和干扰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