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内分泌肿瘤: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在一个病人身上,l同时或先后有两个以上的内分泌腺由于增生、i腺瘤或腺癌而引起多种内分泌腺功能亢进,l称多发性内分泌腺病(multiple1endocrine1adenopathy,lMEA)或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1endocrine1neoplasm,lMEN)。本病少见,l通常累及三个以上腺体,l但临床上往往仅有两个内分泌腺体功能亢进明显被发现而诊断出来。累及的腺体因不同的组合可以分成两型:i即MEN-Ⅰ型和MEN-Ⅱ型。

MEN-Ⅰ型111954年Wermer首先报道,l故称Wermer综合征。MEN-Ⅰ型累及腺体按发生的频度排列为甲状旁腺、i胰岛、i垂体、i肾上腺皮质和甲状腺。本型多见于中年,l同时出现两个内分泌腺功能亢进,l也常有两个腺体先后、i分别出现功能亢进。多数病人(>90%)有高血钙和泌尿系结石,l表明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l多为甲状旁腺增生,l主要为主细胞增生。个别的也可以是腺瘤,l同时存在的多发腺瘤,l要双侧仔细探查,l术中常规摘除胸腺,l儿童则不宜作胸腺摘除。有的病人除4个正常解剖部位的甲状旁腺外,l还有异位的甲状旁腺并有增生或腺瘤,l应予以注意并探查颈动脉鞘内及前上纵隔等处以求发现病变。手术后要定期随诊,l个别甲旁亢复发可能是因残留甲状旁腺增生或手术时残留过多引起,l或发生新的腺瘤。在临床诊断肯定,lPTH显著增高时,l需再手术治疗。此外MEN-Ⅰ型其他内分泌器官的增生和肿瘤,l要通过随诊及时发现。

胰腺是MEN-Ⅰ型病变好发部位,l少数为胰岛B细胞肿瘤即胰岛素瘤,l多数为胃泌素瘤(G细胞肿瘤),l60%为恶性,l当临床发现时,l常有肝转移。腹泻相当多见,l部分由于胃泌素分泌过多,l但免疫组化证明主要是由于VIP分泌过多所致。目前已证明在不少情况下,l一种内分泌肿瘤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多种激素如胰岛素、i胰高血糖素、i胃泌素、i血管活性肠肽等。

60%的病例有垂体前叶嫌色细胞瘤。约30%出现肢端肥大,l但也有垂体功能低下的表现,l这是由于无功能腺瘤压迫正常垂体的结果。

临床还可以出现头痛、i视野改变、i泌乳(男性和女性不在哺乳期内)、i闭经综合征。约46%的MEN-Ⅰ型病人可表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l多数系肾上腺皮质增生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所致。

根据临床症状,l如同时存在甲状旁腺、i胰腺和垂体中两个腺体的病变,l即应考虑本病。对有家族史者,l即使仅发现一个腺体病变,l也应高度警惕,l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l有助于早期发现隐匿病变。

本病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要治疗。由于本病累及腺体较多,l病人病变程度及临床症状出现的先后不一,l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案。

MEN-Ⅱ型11本病系1961年Sipple首先报告,l又称Sipple综合征。MEN-Ⅱ型可分为ⅡA型和ⅡB型。

1.MEN-ⅡA型11100%有甲状腺髓样癌,l常为双侧,l病人就诊时往往已有双侧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髓样癌主要分泌降钙素,l临床可出现低血钙,l但尚不致因低钙引起抽搐。此种肿瘤可以分泌多种激素(如ACTH、i泌乳素、i组胺、i5-羟色胺、iVIP和前列腺素等),l临床上表现为面颈部阵发性潮红、i腹泻等,l肿瘤广泛转移时症状尤为显著。

40%有嗜铬细胞瘤,l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高血压。术前需要确定肿瘤位于肾上腺何侧,l在双侧肾上腺定位检查均阴性时应考虑到位于交感神经节。

MEN-ⅡA的诊断除测定血钙外,l应测定血清降钙素水平,l除多次测定空腹水平外,l可用滴注前列腺素的方法使降钙素释放增加。五肽胃泌素滴入也有刺激髓样癌细胞释出降钙素的作用,l用于诊断甲状腺内小的髓样癌,l如有颈淋巴转移,l活检则更简易可靠。约60%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l主要由增生引起,l治疗应采取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

2.MEN-ⅡB型11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远比ⅡA型为少。ⅡB型病人100%有甲状腺髓样癌,l部分病人有嗜铬细胞瘤。本型突出特点是粘膜多发性神经瘤,l多发生在口唇、i舌、i颊部及眼睑结膜,l也有发生在消化道粘膜。由于广泛的肠道多发性神经瘤,l可发生胃肠道功能不良,l巨结肠的发病率也较高。其它消化道症状可以有食管动力异常,l功能失调引起吞咽困难,l有的与食管扩张和食管失弛缓症相似。

嗜铬细胞瘤发病比其他器官晚,l应长期随诊。初诊时病人年龄小于20岁者发病率为33%,l大于25岁者发病率可高达54%,l肿瘤常为多发性,l需行双侧肾上腺切除。病人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髓样癌,l又有嗜铬细胞瘤,l应先行嗜铬细胞瘤手术,l以避免先作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时发生高血压危象或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