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红素(bilirubin)的形成和排泄1111正常人每天生成胆红素约340~510μmol/L。胆红素的来源主要有:i①循环中衰老的红细胞,l占80%~85%;②骨髓中先行裂解的未成熟红细胞(无效造血),l约占10%~15%;③组织或肝内含有血红素的蛋白质,l如肌红蛋白、i过氧化物酶、i过氧化氢酶及细胞色素P450等的分解,l约占1%~5%。以上途径形成的胆红素由于未经肝摄取,l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l故称非结合胆红素(UCB),l也称间接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为脂溶性,l不溶于水,l不能通过肾小球排泄。
非结合胆红素在肝脏内与白蛋白解离,l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与葡萄糖醛酸基结合,l形成结合胆红素(CB),l也称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为水溶性,l可经肾小球滤过而经尿排泄,l并同胆汁的其它成分分泌进入毛细胆管,l再经胆道排入肠腔。结合胆红素不能透过肠粘膜,l在回肠末端和结肠内经细菌作用而被还原成尿胆原。尿胆原每日总量约68~473μmol/L,l其中大部分(80%~90%)被氧化成尿胆素随粪便排出,l称粪胆素;小部分(10%~20%)被回肠吸收,l经门静脉回流到肝,l此即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肝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l肝细胞的功能直接影响胆红素的摄取、i代谢和释放。
2.黄疸的分类1111黄疸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照黄疸产生的原因可分为:i①溶血性黄疸;②肝细胞性黄疸;③梗阻性黄疸。按胆红素代谢障碍的部位可分为:i①肝前性黄疸;②肝性黄疸;③肝后性黄疸。按治疗方法可分为:i外科性黄疸和内科性黄疸,l等等。上述分类往往是相对的,l不同类型黄疸可能同时存在,l如肝细胞性黄疸者也可能有小胆管阻塞的因素。通常外科疾病所致的黄疸属于梗阻性。梗阻部位在左、i右肝管汇合处以下者,l为肝外梗阻;在汇合处以上者,l为肝内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