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1hypertrophic1pyloric1stennosis)是由幽门肌层先天性肥厚引起的梗阻,l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l男性发病常是女性的5倍。

病因11未明。有学者提出本病原因是胃肠激素代谢异常,l导致幽门括约肌处于持续收缩状态。幽门肌间神经丛和神经细胞减少导致的副交感神经功能异常,l也可能是本病发生的原因。

病理11主要病理改变是幽门环肌先天性增生肥厚,l呈橄榄状。长约2.0~3.0cm,l直径1.0~1.5cm,l肌层厚0.4~0.7cm,l正常新生儿幽门肌层厚度仅0.2cm。肿块表面光滑,l色泽灰白,l质地如硬橡皮。幽门管较正常细长,l肥厚的环肌逐渐向胃端变薄,l在十二指肠端肥厚肌层突然终止,l与十二指肠有明显界限。粘膜受肥厚肌层挤压突向腔内形成较深的皱褶,l使管腔显著缩小,l粘膜即使轻度水肿也会引起梗阻。镜下观察可见肌层增生肥厚,l尤以环肌明显,l肌纤维排列紊乱。(图59-2)

图59-211先天性肥厚幽门狭窄

临床表现11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呕吐多发生在生后2~3周,l因奶块刺激幽门粘膜,l加重水肿引起梗阻。出生后2周内或2个月以后出现症状者较少见。发病初期吸奶后15~30分钟出现呕吐,l随后呈进行性加重,l吸奶后即刻可发生呕吐,l呈喷射状,l呕吐物不含胆汁。后期呕吐物带咖啡色提示粘膜炎症伴出血。呕吐后病儿有较强饥饿感及觅食反射,l吸奶有力。

病儿早期因呕吐频繁出现尿少、i便秘、i脱水。数天后逐渐出现体重下降,l皮下脂肪减少,l皮肤松弛,l甚至明显营养不良。出现代谢性碱中毒时,l呼吸浅而慢;由于血中游离钙下降,l还可出现手足抽搐以及喉痉挛。腹部检查可见上腹膨胀,l吸奶后呕吐前常可见左肋下向下向右的蠕动波。呕吐后胃内容物排空,l可在右上腹触及橄榄样肿块,l质地较硬,l可活动。反复仔细检查可有90%左右检出率。

诊断与鉴别诊断11呕吐是典型症状,l于生后2~3周出现,l呈喷射状,l不含胆汁,l呕吐后伴很强饥饿感表现。体检时上腹触及橄榄状肿块即可初步诊断。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扩张,l幽门管变细、i增长,l呈“鸟喙状”,l钡剂通过幽门时间及胃排空时间显著延长。目前,lB超已代替X线检查,l成为首选方法。通过B超检查,l不仅可明确诊断,l还可明确环肌肌层厚度及狭窄程度等。不典型病例需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1.幽门痉挛11呕吐可在出生后即发生,l为间歇性,l无进行性加重,l呕吐量较少且不规则,l体检未触及肿块。使用镇静剂、i解痉剂后症状缓解明显。X线和B超检查无特殊发现。

2.喂养不当11喂奶过快,l特别是伴空气吸入胃后,l常引起胃部刺激而呕吐,l调整喂养方法后明显好转。

治疗11明确诊断后应尽早实施手术,l术前准备包括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l初步纠正营养不良。

Fredet和Ramstedt在20世纪初即采用幽门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l沿用至今。手术方法:i经右肋缘下1cm右腹直肌外缘向外作长约2~3cm横切口进入腹腔,l将橄榄状肥厚的幽门置于手术野,l术者左手拇指、i示指将肿块固定,l使切口靠近胃端,l在无血管区切开幽门浆膜及肌层,l用幽门钳撑开肌层,l显露粘膜。幽门粘膜近端达胃,l远端至十二指肠自然膨出部。采用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已用于临床。术后12小时可饮水,l24小时可喂奶。少数病程较长的病儿术后仍有呕吐,l为呕吐中枢兴奋所致,l数日后可逐渐停止。(图59-3)

图59-311先天性幽门狭窄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