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

解剖概要11锁骨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和支撑装置,l呈S形。外1/3呈扁平状;中1/3呈圆柱状,l骨直径较细,l且少有肌、i韧带附着,l是锁骨的力学薄弱部;内1/3呈棱柱状。锁骨近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l远端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肩锁韧带、i喙锁韧带及三角肌和斜方肌负责固定锁骨。锁骨后方有锁骨下血管、i臂丛神经,l位于第1肋骨与锁骨之间,l骨折可导致这些神经、i血管损伤。

病因与分类11锁骨骨折(fracture1of1clavicle)好发于青少年,l多为间接暴力引起。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摔倒,l肩部着地,l力传导至锁骨,l以第1肋骨为支点,l发生斜形骨折。也可因手或肘部着地,l暴力经肩部传导至锁骨,l发生斜形或横形骨折。更多的骨折发生于高能交通事故或竞技运动中。直接暴力常由胸上方撞击锁骨,l导致粉碎形骨折,l但较少见,l若移位明显,l可引起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损伤。

根据暴力作用的大小、i方向等,l骨折可发生在外侧,l中段和内侧,l以锁骨中段为最多。锁骨中段骨折可分横形、i斜形和粉碎形。骨折后,l由于胸锁乳突肌的牵拉,l近折端可向上、i后移位,l远折端则由于上肢的重力作用及三角肌的牵拉,l使骨折端向前、i下移位,l并有重叠移位(图75-1)。锁骨外端骨折较少,l常因肩部的重力作用,l使骨折远端向下移位,l近端则向上移位,l移位程度较大者,l应怀疑喙锁韧带损伤。锁骨外端骨折可分为三型:iⅠ型,l常因直接暴力引起,l骨折位于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之间,l多为移位不显著的骨折,l常规前后位X线片有时不能发现骨折;Ⅱ型,l常合并喙锁韧带损伤,l骨折近端因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上移位,l使复位、i固定均较困难;Ⅲ型,l主要表现为锁骨远端粉碎骨折,l可有关节面骨折及合并肩锁关节脱位,l喙锁韧带完整(图75-2)。

图75-111锁骨中段骨折的移位

儿童锁骨骨折多为青枝骨折,l成人多为斜形、i粉碎形骨折。锁骨发生开放性骨折的机会较少。

临床表现与诊断11锁骨位于皮下,l位置表浅,l骨折后,l出现肿胀、i瘀斑,l肩关节活动使疼痛加重。患者常用健手托住肘部,l减少肩部活动引起骨折端移动所导致的疼痛;头部向患侧偏斜,l以减轻因胸锁乳突肌牵拉骨折端活动而导致疼痛。检查时,l可扪及骨折端,l有局限性压痛,l常有骨摩擦感。根据理学检查和症状,l可对锁骨骨折作出正确诊断。在无移位或儿童的青枝骨折时,l单靠物理检查有时难以作出正确诊断,l上胸部的正位和45°斜位X线照片是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l可发现骨折的前后移位情况。锁骨外端骨折除常规X线照片检查外,l应加照向头侧倾斜40°位的X线片,l必要时行双肩负重时的正位照片,l以判断喙锁韧带损伤情况。锁骨外端关节面的骨折常需CT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图75-211锁骨外端骨折的分类

锁骨后方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血管经过,l若暴力作用强大,l骨折移位明显,l局部肿胀严重,l还应仔细检查上肢的神经功能及血供情况,l以便对锁骨骨折合并神经、i血管损伤作出正确诊断。

治疗11儿童的青枝骨折及成人的无移位骨折可不作特殊治疗。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开始活动。成人有移位的中段骨折,l采用手法复位,l横形8字绷带固定。

复位方法:i患者坐位。骨折部局部麻醉。术者在患者背后,l用膝顶住患者背部,l两手握住患者上臂使肩向后、i上、i外牵拉,l患者挺胸即可达到复位。也可在前方,l同时由另一术者用拇、i示指捏住骨折的近、i远端进行复位。

固定方法:i复位成功后,l术者维持复位姿势,l另一助手将棉垫分别放在两侧腋窝,l在骨折处放一薄棉垫,l经肩-背-肩,l用无弹性绷带作横8字固定,l然后用胶布条作横8字加强固定(图75-3)。

图75-311锁骨骨折复位后横“8”字绷带固定

图75-411锁骨外端骨折T形钢板固定

术后严密观察双侧上肢血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l若出现肢体肿胀、i麻木,l表示固定过紧,l应及时放松固定。术后1周左右,l由于骨折区肿胀消失,l或因绷带张力降低,l常使固定的绷带松弛而导致再移位,l因此复位后2周内应经常检查固定是否可靠,l及时调整固定的松紧度。由于锁骨的功能主要是支撑上肢,l即使复位不良,l只要骨折愈合,l多不影响功能。

有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1reduction1and1internal1fixation,lORIF):i①有穿破皮肤危险的难复位骨折;②复位后再移位,l影响外观;③合并神经、i血管损伤;④开放性骨折;⑤陈旧骨折不愈合;⑥锁骨外端骨折,l合并喙锁韧带断裂,l或合并肩胛颈骨折。

切开复位时,l应根据骨折部位、i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选择钢板、i螺钉或克氏针固定。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损伤,l在骨折切开复位的同时,l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或T形钢板固定,l并修复喙锁韧带(图75-4)。近几年来,l多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