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肌腱损伤

肌腱(tendon)是手部关节活动的传动装置,l具有良好的滑动功能,l肌腱损伤将导致手部功能活动严重障碍。肌腱损伤的治疗强调早期修复、i无创操作及早期的功能锻炼。

肌腱损伤的检查11肌腱断裂表现出手的休息位发生改变,l如屈指肌腱断裂时该手指伸直角度加大。伸指肌腱断裂则表现为该手指屈曲角度加大,l而且该手指的主动屈指或伸指功能丧失,l还会出现一些典型的畸形,l如指深、i浅屈肌腱断裂,l该手指呈伸直状态。掌指关节伸指肌腱或伸腱扩张部的断裂,l该关节主动伸直受限或消失,l掌指关节呈屈曲位;近节指骨背侧伸肌腱损伤则近侧指间关节呈屈曲位;中节指骨背侧伸肌腱损伤则手指末节屈曲呈锤状指畸形(图76-1)。应该注意的是同一关节功能有多条肌腱参与作用者,l其中一条肌腱损伤可不表现出明显的功能障碍,l如屈腕、i伸腕等。手背、i手掌、i腕部及前臂等处的屈、i伸指肌腱损伤,l可根据受伤部位、i屈指及伸指功能障碍的情况不难作出诊断。

屈指肌腱损伤的检查方法11固定伤指中节,l让患者主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l若不能屈曲则为指深屈肌腱断裂。固定除被检查的伤指外的其他三个手指,l让患者主动屈曲近侧指间关节,l若不能屈曲则为指浅屈肌腱断裂。当指深、i浅屈肌腱均断裂时,l则该指两指间关节均不能屈曲(图76-2)。检查拇长屈肌腱功能则固定拇指近节,l让患者主动屈曲指间关节。由于蚓状肌和骨间肌具有屈曲手指掌指关节的功能,l屈指肌腱断裂不影响掌指关节的屈曲,l应予注意。

肌腱损伤的处理11屈、i伸肌腱无论在何区域断裂均应进行一期缝合。伸指肌腱无腱鞘,l具有腱周组织,l位于手背的疏松皮下组织中,l术后粘连较轻,l断裂后均主张一期修复。对于屈指肌腱,l特别是从指浅屈肌腱中节指骨的止点到掌指关节平面的屈肌腱鞘起点的指腱鞘区,l即通常所称之的“无人区”(no1man’s1land),l在此区内单纯指浅屈肌腱损伤可不予修复。对于指腱鞘区深、i浅肌腱同时断裂时,l过去多主张切除指浅屈肌腱,l仅缝合指深屈肌腱,l认为可减少粘连。近年来研究证明:i指浅屈肌腱的短腱纽不但为指浅屈肌腱提供血供,l而且还是指深屈肌腱长腱纽血供的发源地,l在鞘内肌腱的血供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大。因而主张深、i浅肌腱同时修复。临床上必须要切除指浅屈肌腱时,l则应保留指浅屈肌腱的短腱纽。随着对肌腱的营养机制、i滑车及滑液对细胞营养作用的认识,l过去常规切除肌腱断端附近的腱鞘,l仅保留中节、i近节指骨及掌指关节上的部分腱鞘作滑车用的方法已弃用,l而是不仅不切除腱鞘,l而且尽可能予以一期修复,l以恢复滑液对肌腱的营养作用。

图76-111伸肌腱检查法

图76-211屈肌腱检查法

有关肌腱的缝合方法较多(图76-3,l4,l5,l6,l7),l其中以Kessler缝合法、iKleinert缝合法最常用。近年来多提倡采用肌腱显微外科缝合方法,l目的是尽量减少对肌腱血供的影响,l有利于肌腱愈合和减少粘连。有关肌腱的缝合材料宜采用专用的肌腱缝合线,l具有对肌腱血循环干扰小、i肌腱对合好、i表面光滑、i抗拉力强、i粘连轻等优点。

肌腱损伤修复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系肌腱粘连问题,l故肌腱修复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减轻肌腱粘连的发生。减轻肌腱粘连的方法有许多,l如防粘连生物膜、i生物油、i生物凝胶等,l但迄今尚无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完全防止粘连发生。最关键的措施还是肌腱损伤后早期而正确的修复与保护下的尽早进行正规、i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手部肌腱修复后一般应固定3~4周,l待肌腱愈合后,l解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并辅以理疗。若粘连发生,l经过3个月左右系统康复治疗仍未改善功能时,l可行肌腱粘连松解术。

图76-3111Kessler缝合法

图76-4111Kleinert缝合法

图76-5111Tsuge缝合法

图76-611Pulvertaft编织缝合法

图76-711肌腹与肌腱交界处的缝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