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fracture1of1shaft1of1femur)指由小转子下至股骨髁上一段骨干的骨折。

解剖概要

1.骨结构11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壮的管状骨,l其密质骨厚、i外径大以及纵轴具备向前外侧的弧形均适于对抗应力。股骨干的后侧有一粗线,l供肌附着,l对股骨干有加固作用,l可作为骨折复位对线的标志。股骨的解剖轴是转子间中点至膝关节中点的连线,l机械轴是股骨头中心到两髁间中点的连线,l两轴之间有5°~7°的夹角。在整复固定骨折时,l须考虑上述解剖特点。

2.血运11股骨干的血运来自干骺端、i骨膜和骨内膜。骨膜的血运来自周围的肌。骨干的滋养血管出自股深动脉的数条穿支。

病因、i病理与分类11股骨干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l多见于男性,l任何年龄均可发生,l其中30岁以下青年人最常见。直接暴力可造成横形、i短斜形、i粉碎骨折和多段骨折以及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l其中骨折粉碎程度取决于损伤瞬间吸收暴力的大小。老年人股骨干骨折多是间接暴力引起,l造成长斜形、i螺旋形或带蝶形骨折片骨折,l软组织损伤较轻。一般应用AO分类。

股骨干骨折的移位,l受外力方向以及肌牵拉的影响:i①股骨上1/3骨折,l近折段受髂腰肌、i臀中小肌、i外旋肌群牵拉,l呈现屈曲、i外展及外旋畸形,l远折段受内收肌群的牵拉,l向上、i向内、i向后移位;②股骨中1/3骨折,l重叠移位,l远折段受内收肌牵拉,l骨折向外成角,l但移位受暴力方向影响较大;③股骨下1/3骨折,l典型表现为近折段内收,l远折段受腓肠肌牵拉向后移位(图77-10)。

图77-1011股骨干骨折的移位

临床表现与诊断11股骨是体内最长最粗壮的管状骨,l骨折后出血多,l特别是高能损伤,l软组织破坏重,l出血和液体外渗,l肢体局部肿胀明显;开放粉碎性骨折液体丢失量会更多,l常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侧肢体短缩和畸形,l功能障碍,l可有骨擦感。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并可显示骨折部位和帮助确定其类型。X线拍片时应包括其近端的髋关节和远端的膝关节。高能损伤常合并其它部位的损伤,l尤其是股骨干上1/3骨折有时合并髋关节脱位、i股骨颈或转子区骨折,l此时髋部损伤常失去典型移位外观,l应注意认真检查。

常见的并发症有低血容量性休克、i脂肪栓塞综合征、i深静脉血栓、i创伤性关节炎等。

治疗11儿童和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有所不同。

1.儿童股骨干骨折的治疗113岁以下儿童股骨干骨折常用Bryant架双下肢垂直悬吊牵引。臀部悬空,l可方便大、i小便的护理。一般牵引3~4周。由于儿童愈合及塑形能力强,l骨折断端重叠1~2cm,l轻度向前外成角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有旋转畸形。

3~12岁儿童可采用Russel牵引治疗,l直到骨折愈合,l同样强调维持对线容许1~2cm短缩。一般牵引4~6周。

2.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

(1)牵引:i一般采用平衡悬吊滑动牵引,l将大腿置于Thomas架上,l小腿放于Pearson附架,l行持续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l直到骨折临床愈合,l一般需6~8周(图77-11)。由于整个支架被悬吊,l既保证断端稳定又利于牵引期间活动髋、i膝及踝关节。

图77-1111股骨干骨折Thomas架骨牵引

(2)骨外固定器:i适用于软组织损伤严重者,l如重度挤压伤骨折,l感染性骨折,lⅢ度开放性骨折,l危及生命的多发骨折。并要求固定器刚度足够,l固定稳定。

(3)手术内固定:i

1)髓内固定:i目前多使用带锁髓内针(interlocking1intramedullary1nail),l可维持股骨长度,l并控制旋转,l即减少了变短和扭曲造成的畸形,l并可用于股骨干远端骨折。术前应选择合适长度、i粗细的髓内针。提倡闭合穿针,l以减少对骨折部位的损害。闭合穿钉失败时,l可改用开放髓内针技术。病人侧卧或俯卧于合适的牵引床上,l通过C型臂X线监护评估复位和固定操作情况。导针的插入点在大转子内后,l梨状窝的稍靠前,l开口的位置在髋关节囊之外,l通过增强影像的正位和侧位片来确定导针的位置。扩髓时逐渐增加扩髓的直径,l每次增加0.5~1.0mm,l扩髓必须通过髓腔的最狭窄的地方,l应比髓钉直径多1mm。使用带锁髓内针开始为静态型,l以保证固定的稳定。有人主张6~8周后除去远端锁钉,l改为动态固定(图77-12)。

2)钢板内固定:i一般采用动力加压钢板(dynamic1compression1plate,lDCP),l应遵循AO技术原则,l尽可能在减少组织损伤的前提下实现稳定固定。近年来引进锁定加压钢板和微创固定系统治疗长骨高能损伤的粉碎性骨折。

图77-1211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针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