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1outlet1syndrome)是指在左右第1肋骨所包围的胸廓出口处,l臂丛和锁骨下血管遭受压迫而引起的综合征。可在胸廓出口处引起压迫的结构有颈肋、i第1肋骨和锁骨,l有时第2肋骨也可构成骨性压迫。前斜角肌、i中斜角肌、i锁骨下肌、i胸小肌等均可构成肌性压迫。根据本综合征产生的原因,l可分为五类:i①颈肋综合征;②前斜角肌综合征;③肋锁综合征;④第1肋骨综合征;⑤过度外展综合征。颈肋与前斜角肌综合征最为常见。二者的发病机制、i临床症状和处理方法相似,l所不同的是,l前者有颈肋而后者则没有。二者常同时存在,l故本节一并叙述(图82-6)。

图82-611胸廓出口解剖示意图

病因11前斜角肌起自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l向前下偏外走行,l止于第1肋骨前端上缘、i锁骨干动脉沟前方的前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多数起自所有颈椎横突后结节,l少数起自第2~7或3~7或3~6颈椎横突后结节,l向下外止于第1肋骨上面锁骨下动脉沟的后方或后外方。前斜角肌的前面近止点处有锁骨下静脉跨过。前斜角肌、i中斜角肌与第1肋骨构成一个三角形的间隙,l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前斜角肌之后,l从此三角形间隙穿出进入锁骨下。在正常情况下,l呼吸时前斜角肌收缩,l将第1肋骨上提,l由于该三角间隙较大,l神经血管有活动余地,l不致引起症状。

临床表现11颈肋与前斜角肌综合征,l主要是臂丛和锁骨下动脉受压而表现出的症状。

1.神经受压表现11病人自觉患侧颈肩部疼痛、i酸胀无力、i刺痛,l或有烧灼感和麻木感,l疼痛和麻木向肘部、i前臂及手的尺侧放射。主要表现为骨间肌、i鱼际肌瘫痪,l并有不同程度的肌萎缩,l少数病例有大鱼际或前臂肌力减退。前臂及手部尺侧感觉障碍。大部分病例前斜角肌紧张试验阳性,l检查方法为:i头转向健侧,l颈部过伸,l同时将患侧手臂向下牵拉,l患肢麻痛加重并向远侧放射即为阳性。

2.血管受压表现11病人平时一般无患肢严重循环障碍,l仅部分病例自觉患手发凉。当高举两手时患手变白,l温度下降,l桡动脉搏动细弱或摸不到。两手放下时,l患手可明显充血。约70%的病人上述上肢高举试验为阳性。

Adson试验是查明血管是否受压的一种检查方法。其方法如下:i病人端坐,l两手置于膝上,l头转向患侧,l下颌抬起使颈伸直。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l此时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如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l则Adson试验为阳性。

3.局部表现11患侧锁骨上区饱满,l大部分病人可触及前斜角肌紧张增厚,l有颈肋者可触及骨性隆起,l并有局部压痛和向患肢放射痛。

4.X线检查11颈椎正位X线片,l可显示有无颈肋,l为一侧或两侧、i完全或不完全颈肋。

诊断和鉴别诊断11根据上述临床表现,l对症状、i体征和X线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不难作出诊断。本病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颈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11颈椎间盘突出症常有外伤史,l多局限于一个神经根,l头部加压时有放射痛,l颈部、i棘突旁有压痛及放射痛,l无血管受压体征。颈椎病症状有时与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相似,l但颈椎病时颈椎间有压痛,l且无血管受压表现,lX线片显示颈椎间隙变窄,l并有退行性改变。

2.创伤性尺神经炎11手尺侧感觉减退或小鱼际、i骨间肌萎缩与本征相似,l但颈肩部不痛,l而尺神经粗大,l屈肘时尺神经易脱出尺神经沟,l叩击尺神经有麻痛触电感。

3.腕管综合征及尺侧腕管综合征11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受累,l症状局限于手部。压迫腕管或尺侧腕管时,l可引起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支配区麻痛,l夜间症状加重。

4.雷诺综合征11本病虽可有雷诺综合征的一些表现,l如肢端发绀、i麻木、i苍白、i疼痛等,l但多为一侧。而雷诺综合征总是两侧发病,l是与本病的区别。

治疗

1.非手术疗法11如症状较轻,l无神经损伤症状,l可试行非手术治疗。适当休息,l悬吊上肢,l不提重物,l前臂可作搭肩活动。局部热敷、i按摩,l前斜角肌内行普鲁卡因封闭。试行1个月左右,l如症状加重,l影响生活与工作,l应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11如非手术疗法无效,l症状较重,l有感觉减退、i肌力减弱,l尤其是肌萎缩等神经损伤症状,l应尽早手术。手术的目的是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压迫,l切断前斜角肌,l切除颈肋及纤维束带,l有时还需切断中斜角肌,l必要时可作神经外松解术。仅行前斜角肌切断及颈肋部分切除术即可,l不必切除第1胸肋。此手术简单,l合并症少。近年来国内外也有学者主张经腋路行第一肋骨切除术,l以此作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主要手术方式。但该手术较前者复杂,l有人报道其气胸发生率高达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