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儿血型不合

胎儿从父亲和母亲各接受一半基因成分,l胎儿红细胞可能携带来自父体的抗原,l表现为胎儿的血型不同于母体。当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后,l诱导母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l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系统,l结合胎儿红细胞,l使胎儿红细胞被破坏,l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aemolytic1disease1of1the1fetus1and1newborn,lHDF)。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是一种与血型有关的同种免疫性疾病,l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l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重要的病因。胎儿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i心衰、i水肿等。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6种,l但能引起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的血型以Rh血型和ABO血型为最常见,l其他血型抗体有MN、iLew、iKell和Fya等血型系统。

【常见类型】

1.Rh血型不合溶血11Rh血型抗原是由第1对染色体上3对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决定的,l共有6种抗原,l即C和c,lD和d,lE和e。由于D抗原最早被发现,l抗原性最强,l故临床上凡是D抗原阳性者称为Rh阳性,l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Rh阴性率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存在差别:i美国白人约15%,l黑人约5%;我国汉族则为0.34%,l而有些少数民族却在5%以上(如塔塔尔族、i乌孜别克族等)。Rh血型抗原的抗原性决定了溶血病的严重程度,l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l其次为E抗原,l再次为C、ic和e抗原;d抗原的抗原性最弱,l目前尚无抗d抗体发现。另外,l尚有二种抗原同时作用,l产生二种抗体,l共同导致围生儿溶血的情况。由于机体初次被抗原致敏的时间较长,l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且自然界中极少存在Rh抗原,l因此Rh血型不合溶血病很少在第一胎产生。但约有1%的Rh溶血发生在第一胎,l可能的原因有:i①孕妇在妊娠前曾输注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血制品;②当孕妇在胎儿期,l接触过Rh血型不合的母亲的血液,l在胎儿或新生儿时期就已经致敏。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往往起病早、i病情重、i病程长,l发生胎儿贫血、i水肿、i心衰等,l新生儿晚期贫血、i溶血性黄疸和核黄疸等,l严重者甚至发生死胎或新生儿死亡。其特点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i由于母体产生大量抗胎儿红细胞的IgG抗体,l进入胎儿体内,l破坏大量胎儿红细胞,l使胎儿贫血,l严重者胎儿血红蛋白少于80g/L。严重贫血使心脏负荷增加,l易发生心衰;使肝脏缺氧损伤,l出现低蛋白血症,l结合贫血、i心衰等因素,l导致胎儿水肿,l表现为胎儿全身水肿、i胸水、i腹水等。在新生儿时期,l由于溶血产生的大量胆红素不能及时从肝脏排除,l新生儿黄疸加重;与ABO血型不合比较,lRh血型不合性溶血出现黄疸时间早,l程度深,l最早在出生后12小时内出现,l多数在24小时内出现。由于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l可发生核黄疸。另外,l新生儿期贫血可能继续加重,l称为“晚期贫血”,l其原因可能是:i①由于抗体在新生儿体内时间较长(甚至超过6个月);②虽然新生儿换血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体内的抗原含量,l但不能完全消除;③换血后新生儿体内的红细胞携氧能力发生改变,l氧离曲线右移,l使红细胞在组织中易释放,l但不刺激骨髓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l抑制红细胞增殖,l加重贫血。新生儿晚期贫血易发生在产后2~6周。

2.ABO血型不合11ABO血型不合是我国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原因,l占96%左右。理论上,l只要胎儿存在母体没有的抗原,l就可能产生胎儿或新生儿溶血,l如母体O型,l胎儿A型或B型;母体A型或B型,l而胎儿为B型或A型。但实际上,l母体为O型者占ABO新生儿溶血病的95%以上。ABO血型不合导致溶血往往在第一胎即可发生。因为O型血孕妇在妊娠前就有机会接触ABO血型的抗原。ABO血型抗原的来源主要有:i①肠道寄生菌中有血型抗原;②某些免疫疫苗含有ABO血型的抗原,l如伤寒疫苗、i破伤风疫苗或白喉疫苗等;③自然界中的植物或动物有ABO血型抗原存在。因此,l在第一胎出现ABO血型不合时,l就有可能产生IgG抗体,l发生胎儿或新生儿溶血。ABO血型不合的症状较轻。虽然ABO血型不合的发生率很高,l但真正发生溶血的病例不多,l即使发生溶血,l症状较轻,l表现为轻、i中度的贫血和黄疸,l极少发生核黄疸和水肿。主要原因有:i①IgG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后,l经中和、i细胞吸附后,l部分抗体已被处理失效;②胎儿红细胞A或B抗原的结合位点较少(仅为成人的1/4),l抗原性较弱,l反应能力差。

【诊断】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在妊娠期往往无明显的临床表现,l少数患者可表现为羊水过多。临床需要根据以往的病史、i血型检测、i血清学检查、i以及B型超声等形态学检查得到临床诊断,l最终确诊需要新生儿期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