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urinary1system1infection)是妊娠常见的一种合并症,l可造成早产、i败血症,l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约占孕妇的7%。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

【妊娠期易患泌尿系感染的因素】

1.妊娠期肾盂、i肾盏、i输尿管扩张11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i孕激素。雌激素使输尿管、i肾盂、i肾盏及膀胱的肌层增生、i肥厚,l孕激素使输尿管平滑肌松弛,l蠕动减弱,l使膀胱对张力的敏感性减弱而发生过度充盈,l排尿不完全,l残余尿增多,l为细菌在泌尿系繁殖创造条件。

2.增大的子宫于骨盆入口处压迫输尿管,l形成机械性梗阻,l肾盂及输尿管扩张。因子宫多为右旋,l故以右侧为重。

3.增大的子宫和胎头将膀胱向上推移变位,l易造成排尿不畅、i尿潴留或尿液反流入输尿管。

4.妊娠期常有生理性糖尿,l尿液中氨基酸及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多,l有利于细菌生长,l有使无症状菌尿症发展为急性肾盂肾炎的倾向。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多见,l占75%~90%。其次为克雷伯杆菌、i变形杆菌、i葡萄球菌等。

【泌尿系感染对妊娠的影响】

急性泌尿系感染所致的高热可引起流产、i早产。若在妊娠早期,l病原体及高热还可使胎儿神经管发育障碍,l无脑儿发病率明显增高。妊娠期急性肾盂肾炎有3%可能发生中毒性休克。慢性肾盂肾炎有可能发生高血压,l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者较无泌尿系感染者高2倍。

【临床表现及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l泌尿系感染可分为:i无症状菌尿症、i急性膀胱炎、i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

1.无症状菌尿症(asymptomatic1bacteriuria)11当细菌在泌尿系统持续性滋生、i繁殖,l临床却无泌尿系感染症状者称无症状菌尿症。只有行产前检查、i尿培养才能筛查出。其确诊要基于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计数,l杆菌细菌数≥105/ml及球菌细菌数≥200/ml有诊断意义。若低于上述标准应重复检测。

2.急性膀胱炎(acute1cystitis)11可由无症状菌尿症发展而来。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尿频、i尿急及尿痛),l尤以排尿终了时明显。下腹部不适,l偶有血尿。多数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清洁中段尿白细胞增多,l亦可有红细胞。尿培养细菌超过正常值。培养阴性者应行衣原体检查,l它也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3.肾盂肾炎(pyelonephritis)11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急性肾盂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泌尿系统合并症。起病急骤,l突然出现寒战、i高热可达40℃以上,l也可低热。伴头痛、i周身酸痛、i恶心、i呕吐等全身症状和腰痛及尿频、i尿急、i尿痛、i排尿未尽感等膀胱刺激征。排尿时常有下腹疼痛,l肋腰点(腰大肌外缘与第12肋骨交叉处)有压痛,l肾区叩痛阳性。血白细胞增多,l尿沉渣见成堆的白细胞或脓细胞。尿培养细菌阳性,l多为大肠杆菌。血培养可能阳性。若仅有高热而无泌尿系统症状,l需与各种发热疾病相鉴别。

慢性肾盂肾炎往往无明显泌尿系统症状,l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泌尿道刺激症状或仅出现菌尿症,l少数患者有长期低热或高血压。可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治疗】

1.无症状菌尿症11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症不会自行消失,l20%~40%将发展为急性泌尿系感染,l因此治疗与非孕期不同。确诊者均应采用抗生素治疗。孕期抗生素的应用原则,l尽可能选用细菌敏感的药物并注意药物对母儿的安全性。首选氨苄西林0.5g,l每日4次口服。妊娠中期可应用磺胺甲恶唑1g每日4次口服。孕晚期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l应避免使用。需治疗2周,l停药后定期复查作尿培养。

2.急性膀胱炎11治疗原则与无症状菌尿症相同,l多饮水,l禁止性生活。

3.急性肾盂肾炎11一旦确诊应住院治疗。治疗原则是支持疗法、i抗感染及防止中毒性休克。除对母体的密切监测及对症处理外,l应卧床休息,l取侧卧位,l以减少子宫对输尿管的压迫,l使尿液引流通畅。多饮水或补充足量液体,l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氨苄西林1~2g静脉滴注,l每6小时1次。一般24小时后症状改善,l48小时病情好转。如72小时症状未见改善应注意药量或种类。当急性症状控制后,l酌情改为肌内注射或口服药物。治疗最少2~3周,l完成治疗后7~10日复查尿培养。肾功能不良者,l应根据病情适当减少药量,l以防药物蓄积中毒。慢性肾盂肾炎常伴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l治疗与慢性肾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