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1immunodeficiency1syndrome,lAIDS)又称艾滋病,l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1immunodeficiency1virus,lHI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HIV感染引起T淋巴细胞损害,l导致持续性免疫缺陷,l并发机会性感染及罕见恶性肿瘤,l最终导致死亡。HIV属反转录RNA病毒,l有HIV-1、iHIV-2两个类型,lHIV-1引起世界流行。WHO初步统计,l全球HIV感染者已超过2000万,l其中5001万以上已发展为AIDS。据报道HIV感染者中18%以上为妇女,l其中85%为生育年龄妇女。
【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播、i性传播及静脉注射药物是HIV感染的三大途径。HIV存在于感染者的体液,l如血液、i精液、i眼液、i阴道分泌物、i尿液、i乳汁、i脑脊液中,l可经同性及异性性接触直接传播。HIV感染之孕妇在妊娠期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l或分娩时经软产道及出生后经母乳喂养感染新生儿。其次为血液传播,l多见于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接受HIV感染的血液、i血制品;接触HIV感染者的血液、i粘液等。妇女感染途径多为性接触,l其次与吸毒有关。
【HIV感染对母儿的影响】
HIV感染本身对妊娠无直接影响(胎儿出生体重、i分娩孕龄及流产率等方面),l然而由于妊娠本身的免疫抑制,l加速了从感染HIV1到发展为AIDS的病程,l也加重了AIDS和相关综合征的病情。免疫力下降、i崩溃,l导致机会性感染、i全身严重感染及恶性肿瘤等各种疾病的发生,l增加母儿死亡率。AIDS在美国已成为育龄妇女和1~4岁儿童前10位致死原因之一。
【诊断】
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
1.流行病学11有与HIV/AIDS患者密切接触史、i静脉注射毒品史、i使用进口血液制品史,l性紊乱及多个性伴侣、i多种性传播性疾病史等。
2.实验室检查HIV感染的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检查。应对高危人群进行HIV抗体检测,l1HIV抗体阳性方可确诊为急性HIV感染。无任何临床表现,lHIV抗体阳性,lCD4淋巴细胞总数正常,lCD4/CD8值>1,l血清p24抗原阴性应诊断为无症状HIV感染。诊断艾滋病除具有流行病史、i临床表现外,l应有抗HIV抗体检测阳性,lCD4淋巴细胞总数<200/mm3或200~500/mm3、iCD4/CD8<1,l血清p24抗原阳性,l周围血WBC,lHb下降,lβ2微球蛋白血水平增高。查见AIDS合并机会性感染病原学或肿瘤病理依据均可协助诊断。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病因疗法,l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及一般支持对症治疗。受HIV感染孕产妇若在产前、i产时或产后正确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l其新生儿HIV感染率有可能显著下降(<8%)。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zidovudine,lZDV)对HIV母婴垂直传播的防治作用是肯定的,l并且属于妊娠期C类药物,l是唯一经FDA批准用于治疗HIV感染的药物。
1.孕产妇治疗
(1)药物治疗:i齐多夫定可降低HIV的围生期传播率。CD4T细胞计数>200/ml妊娠妇女,l从妊娠14~34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100mg,l口服,l5次/日)至分娩。分娩开始时,l初次剂量2mg/kg,l然后再按每小时1mg/kg持续静滴,l直至分娩结束。
(2)其他治疗:i加强营养,l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干扰素、iIL-2、i中药香菇糖片等,l加强全身支持,l治疗机会感染及肿瘤。有报道对HIV感染的孕妇,l于孕28周左右,l适当补充维生素A,l可促进胎儿发育,l降低HIV传播的危险性。HIV感染之孕妇,l从分娩前开始,l每隔6小时用0.2%洗必泰清洗阴道,l可明显降低新生儿β族链球菌感染率。
2.分娩方式:i剖宫产是否可减少分娩过程中HIV的传播,l尚有争议。
3.新生儿治疗:i
(1)产后8~12小时新生儿开始服用ZDV,l每次2mg,l每6小时一次,l持续6周,l其保护率可达67.5%。
(2)由于乳汁可传播HIV,l因此,l不推荐HIV感染之母亲作母乳喂养。
【预防】
1.对已感染HIV的妇女进行“不供血,l终止妊娠,l固定性伴侣,l避孕套避孕”的宣教。
2.艾滋病患者和HIV抗体阳性者均不宜妊娠,l一旦妊娠应早期终止;如继续妊娠,l应告知胎儿的危险性。
3.尽可能缩短破膜距分娩的时间;尽量避免使胎儿暴露于血液和体液危险增加的操作,l如胎儿头皮电极、i胎儿头皮pH测定。
4.注意分娩时新生儿眼和脸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