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营养:静脉营养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主要分为损伤性、i感染性和代谢性三大类。

(一)组织损伤11①气胸(最常见):i如程度轻,l插管位置正确,l可不需处理;如程度重,l应行胸腔引流。②空气栓塞:i操作前病人头低脚高位(约20°)可防止发生。③锁骨下动脉损伤:i一旦发生应立即拔出针头并用手指局部压迫5分钟,l严重时可引起血胸、i心包腔积血、i心包填塞。④臂丛神经损伤:i应立即拔管。⑤导管过深靠近窦房结可诱发心律紊乱、i心脏骤停。⑥静脉炎、i血栓形成及栓塞:i目前常用肝素来防止血栓形成,l剂量为1U/ml1TPN液。肝素能刺激脂蛋白脂酶释放,l从而加速清除静脉注射的脂肪乳。如已发生血栓而无败血症迹象,l可用尿激酶使阻塞了的导管畅通。小儿可用小剂量,l每小时尿激酶200u/kg持续点滴,l最长可用24h。

(二)感染11因插入导管时,l或病原菌从穿刺点沿导管侵入血液,l或从导管和输液器连接处侵入营养液。常见的病原菌是革兰阳性菌,l其次是革兰阴性菌和真菌。因此静脉营养的全过程中均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l杜绝感染。若导管所致感染则应拔除导管,l并做导管头细菌培养,l同时应用抗生素治疗。在拔去中心静脉导管同时应立即开始周围静脉营养,l并继续抗生素治疗5~7天至体温正常,l血培养阴性至少72小时,l才能重新置管。

(三)代谢紊乱

1.高血糖症11常见,l主要发生于输入葡萄糖浓度过高或输入速率过快,l部分与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不成熟、i胰岛素反应低下、i周围性胰岛素抵抗、i应激或感染有关。应减少葡萄糖用量和降低输注速率,l并密切监测血糖,l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必要时加用正规胰岛素,l按每10克葡萄糖1IU胰岛素计算,l加入液体中均匀地输入,l并根据血糖浓度调整胰岛素用量。

2.低血糖症11突然中断静脉营养可发生低血糖。因此停用TPN应有1~2天逐步减量的过程。

3.脂肪超载综合征11主要发生在脂肪乳剂应用剂量偏大或输注速度过快时,l特别当患儿存在严重感染,l肝肾功能不全及有脂类代谢失调时更易发生。主要特征有黄疸、i发热、i头痛、i呕吐、i贫血、i血小板减低、i出血倾向及肝功能损害等。因此在输注脂肪乳时应监测血清甘油三酯(输完后4~8小时测),l出现高脂血症可用肝素治疗,l按10~25u/kg或100g脂质用2500u计算。

4.高氨血症11输入大量含有甘氨酸的氨基酸溶液,l或给新生儿、i肝病患儿输缺乏精氨酸的氨基酸溶液,l可发生高氨血症。因此,l应选择小儿专用的氨基酸溶液,l尤其是富含支链氨基酸和牛磺酸的配方,l并监测血氨和血尿素氮,l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肝功能损害及胆汁淤积11应用TPN期间可出现黄疸或肝功能损害。其确切病因未明,l可能由多因素引起。高危因素有:i早产儿、iTPN应用>4周,l感染,l能量过高,l氨基酸配方不合理等。预防的办法是:i缩短TPN时间,l尽早经肠道内营养;选择小儿专用的氨基酸溶液;积极预防和治疗肠道感染;采用低能量营养,l以210~234kJ(50~55kcal)/kg·d为宜。对TPN应用超过30天出现腹痛的患儿,l应做B超排除胆囊淤泥或结石的可能。

6.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11常因原发疾病(如肠瘘、i营养不良、i消化道畸形)或TPN成分配置不当引起。纠正时应注意各种药物的配伍禁忌,l如静脉营养液中不能加碳酸氢钠。可用醋酸盐制剂代替氯化钠和氯化钾来治疗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l必要时开通另一条静脉通路。

7.微量元素缺乏11如锌、i铜、i铬、i硒等,l长期应用TPN时应输注微量元素制剂以防止其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