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neonatal1bacterial1meningitis),l也称为新生儿败血症脑膜炎(neonatal1sepsis-meningitis),l是新生儿期由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一种颅内感染性疾病,l病情凶险,l但治疗及时能够见效。因此,l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来说十分重要。绝大多数病例与新生儿败血症有关,l病原菌绝大多数由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l与败血症的细菌相同。少数病例细菌可从脊柱裂、i脑脊膜膨出处入侵,l或者由头颅血肿继发感染、i中耳炎等邻近组织的感染蔓延所致。早产儿更易发病。
【临床表现】
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l早期诊断困难。任何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均需除外化脓性脑膜炎。早期症状与败血症相似,l表现为嗜睡、i喂养困难、i体温不稳定、i呼吸暂停、i呕吐、i腹胀和腹泻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最常见为激惹和抑制交替,l其他包括惊厥、i前囟饱满、i颅缝增宽、i四肢强直、i颅神经征、i昏迷、i角弓反张和脑膜刺激征(抬头屈颈时哭吵)等。当患儿出现多尿、i低血钠、i低渗透压时要考虑存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inappropriate1antidiuretic1hormone1secretion,lIADHS)。IADHS可使脑水肿加重,l病情恶化,l应予及时处理。主要并发症有脑室管膜炎、i脑梗死、i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等。
【诊断】
母亲围生期感染史、i绒膜羊膜炎、i早产、i胎膜早破为高危因素。脑脊液检查:i任何疑有败血症的新生儿,l即使当时无神经系统症状,l均应作脑脊液检查。新生儿脑脊液的细胞数、i蛋白和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年龄组,l且变异大。化脑时脑脊液压力增高(正常<80mmH2O,l0.79kPa),l白细胞数超过30×106/L,l糖降低,l蛋白增高。脑脊液培养和涂片染色可发现细菌,l获得与血培养一致的细菌时即可考虑为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结果有助于脑膜炎的诊断。头部影像学检查CT、iMRI和B超检查可表现为脑实质水肿和脑膜增强,l对诊断脑室管膜炎、i脑梗死、i脑脓肿、i硬膜下积液和脑积水等并发症有较大价值。
【治疗】
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减少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1.抗生素治疗11药物选用原则同新生儿败血症,l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l还应注意选择通过血脑屏障较好的抗生素,l剂量一般需加倍。
2.对症处理11止痉使用苯巴比妥钠;颅内压增高时用甘露醇、i速尿等脱水;出现IADHS时限制低渗液体的摄入和补充适当的电解质。
3.支持疗法11保证水和电解质平衡和能量的供给;因患儿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l每日补液量宜在60~80ml/kg,l若伴有休克时,l可适当增加补液量,l并根据“边补边脱”原则来调整脱水剂和补液的速度;在使用脱水剂时,l易引起低钠、i低钾血症,l宜每天监测血电解质1~2次;给予新鲜血浆、i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4.糖皮质激素11对年长儿细菌性脑膜炎早期使用可减少炎症渗出,l减轻脑水肿和后遗症发生。新生儿可酌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