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征:免疫系统发育特点

(一)小儿非特异性免疫特点11小儿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l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新生儿和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嫩,l易破损,l屏障作用差;肠壁通透性高,l胃酸较少,l杀菌力低。婴幼儿期淋巴结功能尚未成熟,l屏障作用较差。新生儿期各种吞噬细胞功能可呈暂时性低下,l除了分娩过程缺氧原因外,l与新生儿期缺乏血清补体、i调理素、i趋化因子有关。新生儿各补体成分均低于成人,l其C1iC2iC3iC4iC7和备解素的浓度约为成人的60%。补体旁路激活系统的活性低下者更多。约在生后6~12个月补体浓度或活性才接近成人水平。

(二)小儿特异性细胞免疫特点11胎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尚未成熟,l因而对胎内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还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l故胎儿期可长期带病毒,l甚或引致胎儿宫内发育畸形。出生时T细胞自身发育已完善,l故新生儿的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在初生后不久即已形成,l新生儿接种卡介苗数周后,l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但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的T细胞数量少,l对有丝分裂原反应较低。早产儿至1月龄时T细胞数量可赶上足月儿,l而小于胎龄儿要在1岁以后才赶上同龄正常儿。值得注意的是,l新生儿及婴儿期CD4+标记的Th相对较多,l且以Th2为主,lCD8+细胞毒性/抑制性T细胞较少,lCD4+/CD8+比值高达3~4。故Th2类细胞功能相对亢进,l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占有相对优势。约2岁后CD4+/CD8+比值和Th1i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才接近成人水平。

(三)小儿特异性体液免疫特点11B细胞功能在胚胎早期即已成熟,l但因缺乏抗体及T细胞多种信号的辅助刺激,l新生儿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低下,l出生后随年龄增长特异性体液免疫才逐步完善。

IgG在胚胎12周末时开始合成,l但整个胚胎期Ig含量不多。IgG是惟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新生儿血液中的IgG主要来自母体,l出生时脐血IgG水平甚至可高出母亲的血清IgG水平,l这对于婴儿出生后数月内防御某些细菌及病毒感染至关重要。出生3个月后,lIgG合成能力增加,l但来自母亲的IgG大量衰减,l至6个月时全部消失,l此时小儿又容易感染。到6~7岁时,l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才接近成人水平。见图8-1。

胎儿期自身合成的IgM量极少,l出生后3~4个月时其血清中的含量仅为成人的50%,l1~3岁时才达成人的75%。母亲IgM不能通过胎盘,l如检查脐血有IgM升高(>0.2~0.3g/L),l则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可能。婴儿期低IgM血症,l是易患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重要原因。

IgA不能通过胎盘,l新生儿血清IgA含量很低(<0.05g/L),l如果脐血IgA含量升高,l也提示宫内感染。血清型IgA于出生后3个月开始合成,l1岁时血IgA浓度仅为成人水平的20%,l至12岁才达成人水平。分泌型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新生儿及婴幼儿期分泌型IgA水平很低,l1岁时仅为成人的3%,l12岁时达成人水平。新生儿及婴幼儿分泌型IgA水平低下是其易患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图8-111生后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变化趋势

IgD和IgE两者均难通过胎盘,l新生儿血中IgD、iIgE含量极少。IgD的生物学功能尚不清楚,lIgE参与Ⅰ型变态反应,l生后可从母乳中获取部分IgE。婴幼儿合成IgE能力不弱,l患过敏性疾病时,l血清IgE水平可显著升高。正常不同年龄小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参考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