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急性粟粒性肺结核

急性粟粒性肺结核(acute1miliary1tuberculosis1of1the1lungs)或称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l是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而引起的肺结核,l常是原发综合征发展的后果,l主要见于小儿时期,l尤其是婴幼儿。据北京儿童医院1966年对235例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患儿分析,l3岁以下占59.1%,l而1岁以内者占30.6%。年龄幼小,l患麻疹、i百日咳或营养不良时,l机体免疫力低下,l特别是HIV感染,l易诱发本病。婴幼儿和儿童常并发结核性脑膜炎。

【病理】

多在原发感染后3~6个月以内发生。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低下,l机体处于高度敏感状态,l感染结核后,l易形成结核杆菌血症。当原发病灶或淋巴结干酪样坏死发生溃破时,l则大量细菌由此侵入血液而引起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l可累及肺、i脑膜、i脑、i肝、i脾、i肾、i心、i肾上腺、i肠、i腹膜、i肠系膜淋巴结等。播散到上述脏器中的结核菌,l在间质组织中形成细小结节。在肺脏中的结核结节分布于上肺部者多于下肺部,l为灰白色半透明或淡黄色不透明的结节,l如针尖或粟粒一般,l约1~2mm大小。镜检示结核结节由类上皮细胞、i淋巴细胞和朗格罕细胞加上中心干酪坏死性病灶组成。

【临床表现】

起病多急剧,l婴幼儿多突然高热(39~40℃),l呈稽留热或弛张热,l部分病例体温可不太高,l呈规则或不规则发热,l常持续数周或数月,l多伴有寒战,l盗汗,l食欲不振,l咳嗽,l面色苍白,l气促和发绀等。肺部可听到细湿啰音而被误诊为肺炎。约50%以上的病儿在起病时就出现脑膜炎征象。部分患儿伴有肝脾大,l以及浅表淋巴结大等,l临床上易与伤寒、i败血症等混淆,l少数婴幼儿主要表现为一般中毒症状如发热、i食欲不振、i消瘦和倦意等而被误诊为营养不良。

6个月以下婴儿粟粒性结核的特点为发病急,l症状重而不典型,l累及器官多,l特别是伴发结核性脑膜炎者居多,l病程进展快,l病死率高。

全身性粟粒性结核患者的眼底检查可发现脉络膜结核结节,l后者分布于视网膜中心动脉分支周围。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主要根据结核接触史、i临床表现、i肝脾大及结核菌素试验阳性,l可疑者应进行细菌学检查、i血清抗结核菌抗体检测与胸部X线摄片。胸部X线摄片常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l早期因粟粒阴影细小而不易查出。至少在起病后2~3周后胸部摄片方可发现大小一致、i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l密布于两侧肺野。肺部CT扫描可见肺影显示大小(1~3mm)、i密度(中度)、i分布(全肺)一致阴影,l部分病灶有融合。

临床上应注意与肺炎、i伤寒、i败血症、i组织细胞增生症X及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相鉴别。

【治疗】

一般支持疗法见原发型肺结核。早期抗结核治疗甚为重要。

1.抗结核药物11目前主张将化疗的全疗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强化治疗阶段及维持治疗阶段,l此方案可提高疗效。前者于治疗开始时即给予强有力的四联杀菌药物如INH、iRFP、iPZA及SM。不仅能迅速杀灭生长繁殖时期的结核菌,l而且RFP对代谢低下的细菌亦能杀灭,l并可防止或减少续发耐药菌株的产生。SM能杀灭在碱性环境中生长、i分裂、i繁殖活跃的细胞外的结核菌,lPZA能杀灭在酸性环境中细胞内结核菌及干酪病灶内代谢缓慢的结核菌。开始治疗杀灭的效果越好,l以后产生耐药菌的机会越小,l此法对原发耐药病例亦有效。

2.糖皮质激素11有严重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者,l在应用足量抗结核药物的同时,l可用泼尼松1~2mg/(kg·d),l疗程1~2个月。

【预后】

病情多急重,l但若能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仍可治愈。如延误诊断和治疗,l则可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