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蛲虫病

蛲虫病(enterobiasis)是蠕形驻肠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至直肠所致的一种小儿常见寄生虫病,l尤以幼儿期多见,l其临床特征表现为肛门周围、i会阴部皮肤瘙痒及睡眠不安。

【病因和流行病学】

蛲虫的成虫细小,l乳白色,l雌雄异体。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i阑尾、i结肠、i直肠及回肠下段,l严重感染时也可寄生在小肠上段、i胃及食管等部位。雌雄成虫交配后,l雄虫不久即死亡。雌虫受精,l向肠腔下段移行,l当人熟睡时,l肛门括约肌较松弛,l雌虫即从肛门爬出,l受温度、i湿度改变和空气的刺激大量排卵,l然后大多数死亡,l少数雌虫可再进入肛门、i阴道、i尿道等处,l引起异位损害。人自食入感染期卵至雌虫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约需2~6周。雌虫寿命一般不超过2个月,l最长者可达101天。虫卵在肛周约6小时发育成为感染性卵。当虫卵污染患儿手指,l再经口食入而自身感染。虫卵可散落在衣裤、i被褥玩具或食物上,l而且抵抗力强,l在室内一般可存活3周,l经吞食或空气吸入等方式传播。蛲虫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l蛲虫病常在集体儿童机构和家庭中传播流行。

蛲虫病是呈世界性分布的常见寄生虫病之一。国内分布也十分广泛,l感染率一般城市高于居住分散的农村,l儿童高于成人,l尤以集体生活的儿童感染率为高,l并且具有家庭聚集性。据国内抽样调查资料表明,l人群蛲虫平均感染率为26.36%;江苏省儿童蛲虫感染率高达79.83%;贵州省感染率最低,l为6.403%。2000年四川省44个县调查18725个儿童,l感染率为10.46%。

【临床表现】

约有1/3的蛲虫感染者可无症状,l部分蛲虫感染可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l当雌虫爬到肛门周围排卵时可引起肛周和会阴皮肤强烈瘙痒,l以夜间为甚,l伴睡眠不安。局部皮肤可发生皮炎和继发感染。全身症状有恶心、i呕吐、i腹痛、i腹泻、i食欲不振等胃肠激惹现象,l还可见噩梦、i失眠、i不安、i过度心奋等精神症状。蛲虫偶可异位寄生其他器官和侵入临近器官而引起阑尾炎、i阴道炎、i盆腔炎及腹膜炎等。外周血见嗜酸性细胞增多。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l同时检出虫卵或成虫时可确诊。方法:i夜间患儿入睡后1~3小时观察肛周皮肤皱褶处有无白色小线虫;直接从肛门周围皮肤皱襞处采集标本,l或清晨起床前用透明胶纸紧压肛周部位粘取虫卵,l胶面平贴于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虫卵,l需反复多次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治疗】

1.驱虫治疗

(1)扑蛲灵(Pryvinium1Pamoate):i为治疗蛲虫首选药。其作用机制干扰肠虫的呼吸酶系统,l抑制呼吸,l并阻碍肠虫对葡萄糖的吸收。毒性低,l少数有腹痛、i腹泻、i恶心、i呕吐,l偶有感光过敏、i肌肉痉挛。用法:i5mg/kg,l睡前1次顿服,l总量不超过0.25g,l2~3周后重复治疗1次。口服本品可将粪便染成红色,l不必惊慌。

(2)甲苯达唑:i剂量和用法与驱蛔虫治疗相同,l2周后重复一次。

(3)噻嘧啶(Pyrantel1Pamoate):i又称抗虫灵,l为广谱高效驱虫药,l可抑制虫体胆碱脂酶,l阻断虫体神经肌肉接头冲动传递,l麻痹虫体,l安全排出体外。口服很少吸收,l毒性极低。剂量为11mg/kg(最大量1g),l睡前一次顿服,l2周后重复一次。

2.局部用药11每晚睡前清洗会阴和肛周,l局部涂擦10%氧化锌油膏或用蛲虫软膏(含百部浸膏30%、i龙胆紫0.2%)挤入肛门内少许,l杀虫止痒;或用噻嘧啶栓剂塞肛,l连用3~5日。

【预防】

蛲虫成虫的寿命一般20~30天,l感染性虫卵可存活3周,l而蛲虫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本病再感染机会很多,l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与预防结合。如能避免重复感染,l则可自行痊愈。开展卫生宣教,l讲究个人卫生,l饭前便后洗手,l勤剪指甲,l纠正吮手指习惯,l婴幼儿尽早穿满裆裤;玩具、i用具、i被褥要常清洗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