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1(gastroesophageal1reflux,lGER)1是指胃内容物,l包括从十二指肠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等反流入食管,l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情况下,l由于小婴儿食管下端括约肌(lower1esophageal1sphincter,lLES)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l可出现反流,l往往出现于日间餐时或餐后,l表现为“溢乳”。病理性反流是由于LES的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l以致LES压力低下而出现的反流,l常常发生于睡眠、i仰卧位及空腹时,l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并发症,l即胃食管反流病(GERD)。随着直立体位时间和固体饮食的增多,l到2岁时60%患儿的症状可自行缓解,l部分患儿症状可持续到4岁以后。脑瘫、i21-三体综合征以及其他原因的发育迟缓患儿,l有较高的GER发生率。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抗反流屏障功能低下11①LES压力降低,l是引起GER的主要原因:i正常吞咽时LES反射性松弛,l压力下降,l通过食管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胃内,l然后压力又恢复到正常水平,l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反流。当胃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时,lLES会发生反应性主动收缩使其压力超过增高的胃内压,l起到抗反流作用。如因某种因素使上述正常功能发生紊乱时,lLES短暂性松弛即可导致胃内容物反流人食管。②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l例如缺少腹腔段食管,l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将其传导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反流的作用;小婴儿食管角(由食管和胃贲门形成的夹角,l即His角)较大(正常为30°~50°);膈肌食管裂孔钳夹作用减弱;膈食管韧带和食管下端粘膜瓣解剖结构存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时;以及胃内压、i腹内压增高等,l均可破坏正常的抗反流功能。
2.食管廓清能力降低11正常情况下,l食管廓清能力是依靠食管的推动性蠕动、i唾液的冲洗、i对酸的中和作用、i食丸的重力和食管粘膜细胞分泌的碳酸氢盐等多种因素发挥其对反流物的清除作用,l以缩短反流物和食管粘膜的接触时间。当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i或出现病理性蠕动时,l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l这样就延长了有害的反流物质在食管内停留时间,l增加了对粘膜的损伤。
3.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破坏11屏障作用是由粘液层、i细胞内的缓冲液、i细胞代谢及血液供应共同构成。反流物中的某些物质,l如胃酸、i胃蛋白酶,l以及十二指肠反流入胃的胆盐和胰酶使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受损,l引起食管粘膜炎症。
4.胃、i十二指肠功能失常11胃排空能力低下,l使胃内容物及其压力增加,l当胃内压增高超过LES压力时可使LES开放。胃容量增加又导致胃扩张,l致使贲门食管段缩短,l使其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十二指肠病变时,l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则导致十二指肠胃反流。
【临床表现】
产生症状和体征的原因,l主要是食管上皮细胞暴露于反流的胃内容物中所致。
1.呕吐11新生儿和婴幼儿以呕吐为主要表现。85%患儿于生后第一周即出现呕吐,l另有10%患儿于生后6周内出现症状。呕吐程度轻重不一,l多数发生在进食后,l有时在夜间或空腹时,l严重者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l有时含少量胆汁,l也有表现为漾奶、i反刍或吐泡沫。年长儿以反胃、i反酸、i嗳气等症状多见。
2.反流性食管炎11常见症状有:i①烧心:i见于有表达能力的年长儿,l位于胸骨下端,l饮用酸性饮料可使症状加重,l服用抗酸剂症状减轻;②咽下疼痛:i婴幼儿表现为喂奶困难、i烦躁、i拒食,l年长儿诉咽下疼痛,l如并发食管狭窄则出现严重呕吐和持续性咽下困难;③呕血和便血:i食管炎严重者可发生糜烂或溃疡,l出现呕血或黑便症状。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缺铁性贫血。
3.Barrette食管11由于慢性GER,l食管下端的鳞状上皮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l抗酸能力增强,l但更易发生食管溃疡、i狭窄和腺癌。溃疡较深者可发生食管气管瘘。
4.其他全身症状
(1)与GERD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
1)呼吸道感染:i反流物直接或间接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
2)哮喘:i反流物刺激食管粘膜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出现哮喘。据统计25%~80%的哮喘有GERD。部分发病早、i抗哮喘治疗无效、i无特异反应性家族史的患儿更可能为GERD引起。
3)窒息和呼吸暂停:i多见于小婴儿和早产儿。原因为反流所致喉痉挛引起呼吸道梗阻,l表现为青紫或苍白、i心动过缓,l甚至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
(2)营养不良:i见于80%左右的患儿,l因呕吐及食管炎引起喂食困难而摄食不足所致。主要表现为体重不增和生长发育迟缓,l贫血。
(3)其他:i如声音嘶哑、i中耳炎、i鼻窦炎、i反复口腔溃疡、i龋齿等。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i神经症状:i①Sandifer综合征:i是指病理性GER患儿呈现类似斜颈样的一种特殊“公鸡头样”的姿势。此为一种保护性机制,l以期保持气道通畅或减轻酸反流所致的疼痛,l同时伴有杵状指、i蛋白丢失性肠病及贫血;②婴儿哭吵综合征:i表现为易激惹、i夜惊、i进食时哭闹等。
【辅助检查】
1.食管钡餐造影11可对食管的形态、i运动状况、i钡剂的反流和食管与胃连接部的组织结构做出判断,l并能观察到食管裂孔疝等先天性疾患,l以及严重病例的食管粘膜炎症改变。
2.食管pH动态监测11将微电极放置在食管括约肌的上方,l24小时连续监测食管下端pH,l如有酸性GER发生则pH下降。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可反映GER的发生频率、i时间、i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的状况,l以及反流与起居活动、i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l借助一些评分标准,l可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反流,l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特别是用于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l或用于查找一些症状如咳嗽、i哽噎、i喘鸣、i呼吸暂停的原因。还可以同时检测食管、i胃pH,l以判断食管下端pH不下降时的碱性GER和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
3.食管动力功能检查11应用低顺应性灌注导管系统和腔内微型传感器导管系统等测压设备,l了解食管运动情况及LES功能。对于LES压力正常患儿应连续测压,l动态观察食管运动功能。
4.食管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11可确定是否存在食管炎病变及Barrette食管。内镜下食管炎可分为3度:i1度为充血;2度为糜烂和(或)浅溃疡;3度为溃疡和(或)狭窄。
5.胃-食管同位素闪烁扫描11口服或胃管内注入含有99mTe标记的液体,l应用γ照相机测定食管反流量,l可了解食管运动功能,l明确呼吸道症状与GER的关系。
6.超声学检查11B型超声可检测食管腹段的长度、i粘膜纹理状况、i食管粘膜的抗反流作用,l同时可探查有无食管裂孔疝。
【诊断】
GER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l仅凭临床症状有时难以与其他引起呕吐的疾病相鉴别,l即使是GER也难以区分是生理性或病理性。凡临床发现不明原因反复呕吐、i咽下困难、i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i难治性哮喘、i生长发育迟缓、i营养不良、i贫血、i反复出现窒息、i呼吸暂停等症状时都应考虑到GER的可能,l针对不同情况,l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贲门失弛缓症11又称贲门痉挛,l是指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导致的食管功能性梗阻。婴幼儿表现喂养困难、i呕吐,l重症可伴有营养不良、i生长发育迟缓。年长儿诉胸痛和烧心感,l反胃。通过X线钡餐造影、i内镜和食管测压等可确诊。
2.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i小婴儿应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l如:i肠旋转不良、i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i肠梗阻、i胃扭转等。
3.对反流性食管炎伴并发症的患儿,l必须排除由于物理性、i化学性、i生物性等致病因素所引起组织损伤而出现的类似症状。
【治疗】
凡诊断为GER的患儿,l特别是有合并症或影响生长发育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包括体位治疗、i饮食治疗、i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体位治疗11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最好体位为前倾俯卧位,l上身抬高30度。儿童在清醒状态下最佳体位为直立位和坐位,l睡眠时保持右侧卧位,l将床头抬高20~30cm,l以促进胃排空,l减少反流频率及反流物误吸。
2.饮食疗法11以稠厚饮食为主,l少量多餐,l婴儿增加喂奶次数,l缩短喂奶间隔时间,l人工喂养儿可在牛奶中加入糕干粉、i米粉或进食谷类食品。年长儿亦应少量多餐,l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l睡前2小时不予进食,l保持胃处于非充盈状态,l避免食用降低LES张力和增加胃酸分泌的食物,l如酸性饮料、i高脂饮食、i巧克力和辛辣食品。
3.药物治疗11包括三类,l即促胃肠动力药、i抗酸或抑酸药、i粘膜保护剂。
(1)促胃肠动力药(prokinetic1agents):i能提高LES张力,l增加食管和胃蠕动,l提高食管廓清能力,l促进胃排空,l从而减少反流和反流物在食管内的停留时间。①多巴胺受体拈抗剂:i多潘立酮(domperidone,l吗丁啉)为选择性、i周围性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l使胃肠道上部的蠕动和张力恢复正常,l促进胃排空,l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l协调幽门收缩,l增强食管蠕动和LES张力,l常用剂量为每次0.2~0.3mg/kg,l每日3次,l饭前半小时及睡前口服。②通过乙酰胆碱起作用的药物:i西沙必利(cisapride,l普瑞博思),l为新型全胃肠动力剂,l是甲苯酰胺的衍生物,l无拟胆碱能作用,l也无抗多巴胺作用,l主要作用于肠肌层神经丛运动神经元的5-羟色胺受体,l增加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诱导和加强了胃肠道生理运动,l常用剂量为每次0.1~0.2mg/kg,l3次/日口服。
(2)抗酸和抑酸药:i主要作用为抑制酸分泌、i中和胃酸以减少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损伤,l提高LES张力。①抑酸药:iH2受体拮抗剂(H2-receptor1blockers)常用西咪替丁(cimetidine)、i雷尼替丁(ranitidine);质子泵抑制剂(proton1pump1inhibitors,lPPI)奥美拉唑(omeprazol,l洛赛克)。②中和胃酸药:i如氢氧化铝凝胶,l多用于年长儿。
(3)粘膜保护剂:i硫醣铝、i硅酸铝盐、i磷酸铝等。(2、i3两项药物治疗见本章第五节消化性溃疡病治疗)。
4.外科治疗11及时采用体位、i饮食、i药物等治疗方法后,l大多数患儿症状能明显改善和痊愈。具有下列指征可考虑外科手术:i①内科治疗6~8周无效,l有严重并发症(消化道出血、i营养不良、i生长发育迟缓);②严重食管炎伴溃疡、i狭窄或发现有食管裂孔疝者;③有严重的呼吸道并发症,l如呼吸道梗阻、i反复发作吸入性肺炎或窒息、i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④合并严重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