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心脏病的特殊检查
(一)普通X线检查11包括透视和摄片,l透视可动态地观察心脏和大血管的搏动、i位置、i形态以及肺血管的粗细、i分布,l但不能观察细微病变。摄片可弥补这一缺点,l并留下永久记录。分析心脏病X线片时,l应注意以下几点:i
1.摄片质量要求11理想的胸片应为吸气相拍摄,l显示肺纹理清晰,l对比良好,l心影轮廓清晰,l心影后的胸椎及椎间隙可见。
2.测量心胸比值11年长儿应小于50%,l婴幼儿小于55%,l呼气相及卧位时心胸比值增大。
3.肺血管阴影,l是充血还是缺血,l有无侧枝血管形成。
4.心脏的形态、i位置及各房室有无增大,l血管有无异位,l肺动脉段是突出还是凹陷,l主动脉结是增大还是缩小。
5.确定有无内脏异位症11注意肝脏、i胃泡及横隔的位置,l必要时可摄增高电压(100~140kV)的高kV胸片,l观察支气管的形态。
(二)心电图11心电图对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l特别对各种心律失常,l心电图是确诊的手段。对心室肥厚、i心房扩大、i心脏位置及心肌病变有重要参考价值,l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各种负荷心电图可提供更多的信息。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特征性的心电图,l如房间隔缺损的V1导联常呈不完全性右束枝阻滞。在分析小儿心电图时应注意年龄的影响:i
1.年龄越小,l心率愈快,l各间期及各波时限较短,l有些指标的正常值与成人有差别。
2.QRS综合波以右室占优势,l尤其在新生儿及婴幼儿,l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转为左室占优势。
3.右胸前导联的T波在不同年龄有一定改变,l如生后第一天,lV1导联T波,l4~5天后转为倒置或双向。
(三)超声心动图11超声心动图是一种无创检查技术,l不仅可以提供详细的心脏解剖结构信息,l还能提供心脏功能及部分血流动力学信息,l有以下几种。
1.M型超声心动图11能显示心脏各层结构,l特别是瓣膜的活动,l常用于测量心腔、i血管内径,l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和心音图可计算多种心功能指标。
2.二维超声心动图11是目前各种超声心动图的基础,l可实时地显示心脏和大血管各解剖结构的活动情况,l以及它们的空间毗邻关系。经食道超声使解剖结构显示更清晰,l已用于心脏手术和介入性导管术中,l进行监护及评估手术效果。
3.多普勒超声11有脉冲波多普勒、i连续波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三种,l可以检测血流的方向及速度,l并换算成压力阶差,l可用于评估瓣膜、i血管的狭窄程度,l估算分流量及肺动脉压力,l评价心功能等。
4.三维超声心动图11成像直观、i立体感强、i易于识别,l较二维超声心动图可提供更多的解剖学信息;还可对图像进行任意切割,l充分显示感兴趣区,l为外科医师模拟手术进程与切口途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信息,l显示了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前景。
(四)心导管检查11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之一,l根据检查部位不同分为右心导管、i左心导管检查两种。右心导管检查系经皮穿刺股静脉,l插入不透X线的导管,l经下腔静脉、i右心房、i右心室至肺动脉;左心导管检查时,l导管经股动脉、i降主动脉逆行至左心室。检查时可探查异常通道,l测定不同部位的心腔、i大血管的血氧饱和度、i压力,l进一步计算心输出量、i分流量及血管阻力。通过肺小动脉楔入压测定可以评价肺高压病人的肺血管床状态,l对左房入口及出口病变、i左室功能等有一定意义。连续压力测定可评价瓣膜或血管等狭窄的部位、i类型、i程度。此外经心导管还可进行心内膜活检、i电生理测定。
(五)心血管造影11心导管检查时,l根据诊断需要将导管顶端送到选择的心腔或大血管,l并根据观察不同部位病损的要求,l采用轴向(成角)造影,l同时进行快速摄片或电影摄影,l以明确心血管的解剖畸形,l尤其对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及血管畸形,l心血管造影仍是主要检查手段。数字减影造影技术(DSA)的发展及新一代造影剂的出现降低了心血管造影对人体的伤害,l使诊断更精确。
(六)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11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99m锝,l静脉注射后,l应用γ闪烁照相机将放射性核素释放的γ射线最终转换为点脉冲,l所有的数据均由计算机记录、i存储,l并进行图像重组及分析。常用的心脏造影有初次循环心脏造影及平衡心脏血池造影。主要用于左向右分流及心功能检查。
(七)磁共振成像11磁共振成像(MRI)具有无电离辐射损伤、i多剖面成像能力等特点,l有多种技术选择,l包括自旋回波技术(SE)、i电影MRI、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等。常用于诊断主动脉弓等血管病变,l可很好地显示肺血管发育情况。
(八)计算机断层扫描11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EBCT)和螺旋型CT已应用于心血管领域。对下列心脏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i大血管及其分支的病变;心脏瓣膜、i心包和血管壁钙化,l心腔内血栓和肿块;心包缩窄、i心肌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