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过早搏动

【概述】

过早搏动(premature1beat)是由心脏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冲动所引起,l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异位起搏点可位于心房、i房室交界或心室组织。分别引起房性、i交界性及室性早搏,l其中以室性早搏为多见。

【病因】

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小儿。可由疲劳、i精神紧张、i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等所引起,l但也可发生于心肌炎、i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有些药物如:i拟交感胺类、i洋地黄、i奎尼丁中毒及缺氧、i酸碱平衡失常、i电解质紊乱(低血钾)、i心导管检查、i心脏手术等均可引起过早搏动。健康学龄儿童中约1%~2%有过早搏动。

【临床表现】

小儿症状较成人为轻,l常缺乏主诉。个别年长儿可述心悸、i胸闷、i不适。早搏次数因人而异,l同一患儿在不同时间亦可有较大出入。某些患儿于运动后心率增快时早搏减少,l但也有反而增多者。前者常提示无器质性心脏病,l后者则可能同时有器质性心脏病存在的可能。为了明确诊断,l了解早搏的性质,l必须作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有无P'波的存在、iP'波的形态、iP-R间期长短以及QRS波的形态来判断早搏属于何种类型。

【辅助检查】

1.房性早搏(atrial1premature1beat)的心电图特征11①P'波提前,l并可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②P'-R间期在正常范围。③早搏后代偿间隙不完全。④如伴有变形的QRS波则为心室内差异传导所致(图13-18)。

图13-1811房性早搏

2.交界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11①QRS波提前,l形态、i时限与正常窦性基本相同。②早搏所产生的QRS波前或后有逆行P'波,lP'-R<0.10s。有时P'波可与QRS波重叠,l而辨认不清。③代偿间歇往往不完全(图13-19)。

图13-1911交界性早搏

3.室性早搏(ventricular1premature1beat)的心电图特征11①QRS波提前,l其前无异位P波。②QRS波宽大、i畸形,l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③早搏后多伴有完全代偿间歇(图13-20)。

图13-2011室性早搏

必须针对基本病因治疗原发病。一般认为若早搏次数不多,l无自觉症状,l或早搏虽频发呈联律性,l但形态一致,l活动后减少或消失无需用药治疗。有些病人早搏可持续多年,l但不少病人最终自行消退。对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出现的早搏或有自觉症状、i心电图上呈多源性者,l则应予以抗心律紊乱药物治疗。根据早搏的不同类型选用药物。可服用心律平或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房性早搏若用之无效可改用洋地黄类。室性早搏必要时可选用利多卡因、i慢心律和乙吗噻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