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造血特点

小儿造血通常分为胚胎期造血和生后造血(图15-1)。

(一)胚胎期造血11胚胎期造血开始于卵黄囊,l然后肝脏、i脾脏、i胸腺、i淋巴结,l最后在骨髓。因而形成三个不同的造血期。

1.中胚叶造血期(mesoblastic1hematopoiesis)11约于胚胎第10~14天,l在卵黄囊壁上的中胚层间质细胞分化聚集成细胞团,l称之为血岛(blood1island)。血岛外周的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l中间的细胞则分化成原始血细胞(hematocytoblast),l此细胞呈强碱性,l尚无血红蛋白,l进一步分化后形成含血红蛋白的初级原始红细胞(primitive1erythroblast)。自胚胎第8周后,l血岛开始退化,l初级原始红细胞逐渐减少,l至12~15周时消失。

图15-111胎儿及生后不同时期的造血情况

2.肝造血期(hepatic1hematopoiesis)11自胚胎第6~8周开始肝脏出现活动的造血组织,l并逐渐成为胎儿中期的主要造血部位,l4~5月时达高峰,l6个月后逐渐减退,l约于初生时停止。肝造血主要是产生有核红细胞,l此细胞与骨髓中的原红细胞近似,l称为定型的原红细胞(definitive1erythroblast),l它可分化成无核红细胞。此外,l肝脏产生少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

约于胚胎第8周脾脏开始造血,l以生成红细胞占优势,l稍后粒系造血也相当活跃。在12周时还可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胎儿5个月之后,l脾脏造红细胞和粒细胞功能减退至消失,l而造淋巴细胞功能可维持终生。

约于胚胎第6~7周开始出现胸腺,l于第8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来源于卵黄囊、i肝脏或骨髓的淋巴干细胞在胸腺中经胸腺素诱导后(出生后诱导过程中止)分化为具有细胞免疫功能的前T细胞,l在周围淋巴组织中增殖并发育为T淋巴细胞,l这种功能维持终生。此外,l胚胎期胸腺还有短暂的生成红细胞和粒细胞功能。

自胚胎11周淋巴结开始制造淋巴细胞,l从此,l淋巴结成为终生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器官。胎儿期淋巴结亦有短暂的红系造血功能。

3.骨髓造血期(medullary1hemotopoiesis)11在胚胎第6周开始出现骨髓,l但至胎儿4个月才开始造血活动,l并迅速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l直至出生2~5周后成为惟一的造血场所。

(二)生后造血11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l产生各种血细胞;淋巴组织产生淋巴细胞;特殊情况下可出现骨髓外造血。

1.骨髓造血11出生后骨髓是产生红系、i粒系和巨核系细胞的惟一器官,l此外还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在生后头几年内,l所有骨髓均为红髓,l全部参与造血,l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5~7岁开始,l长骨干中出现脂肪细胞(黄髓),l随着年龄的增长,l黄髓逐渐增多,l而红髓相应减少,l至18岁时红髓仅分布于脊柱、i胸骨、i肋骨、i颅骨、i锁骨、i肩胛骨、i骨盆及长骨近端。但黄髓仍有潜在的造血功能,l当造血需要增加时,l它可转变为红髓而恢复造血功能。由于小儿在出生后头几年缺少黄髓,l故造血的代偿潜力甚少,l如果造血需要增加时,l就容易出现骨髓外造血。

2.淋巴器官造血11生后胸腺、i脾脏和淋巴结继续产生淋巴细胞,l其中胸腺产生T细胞,l淋巴结产生B淋巴细胞。在贫血时,l脾和淋巴结可恢复胎儿期造血。

3.单核巨噬细胞系统11此系统分布几乎遍及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分化为吞噬性组织细胞;骨髓生成的单核细胞经血液进入组织后成为组织细胞,l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强大吞噬能力的游离吞噬细胞。

4.骨髓外造血(extramedullary1hematopoiesis)11在正常情况下,l骨髓外造血极少。出生后,l尤其在婴儿期,l当遇到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l肝、i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l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l而出现肝、i脾、i淋巴结增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l称为“骨髓外造血”。当感染及贫血纠正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