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菌病:弯曲菌肠炎

弯曲菌肠炎(campylobacter1enteritis)是由数种弯曲菌引起的小肠结肠炎。临床有毒血症,l腹痛、i腹泻,l甚至里急后重,l脓血便等症状,l因腹痛可在右下腹而常误会为急性阑尾炎。本病各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在发展中国家,l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病原学】

弯曲菌是严格微嗜氧菌,l革兰染色阴性,l形态细长,l呈弧形、i螺旋形、iS形等多形态小杆菌。大小为(0.2~0.5)μm×(1.5~5)μm。无荚膜,l无芽孢,l一端或两端具有鞭毛1根。运动活泼,l常有特征性螺旋状突进运动。其最适生长环境是含氧气5%、i二氧化碳10%、i氮气85%。空肠弯曲菌在42℃中生长良好。而胎儿弯曲菌在25℃~37℃生长良好。弯曲菌无芽孢,l无荚膜。本菌属对糖类不发酵,l氧化酶和过氧化酶阳性,l不分解尿素,l不形成吲哚,l甲基红和VP反应阴性。空肠弯曲菌对甘氨酸耐受性试验和H2S生长试验均呈阳性。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而对头孢噻吩耐药。而胎儿弯曲菌对上述试验均呈阴性,l且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一般认为马尿酸水解试验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试验阳性系空肠弯曲菌的生物标志。

本菌抗原结构复杂,l具有O抗原和H抗原,l另有K抗原。其中O抗原对热稳定,l而H与K抗原对热不稳定。空肠弯曲菌在体外存活力较强,l在4℃牛奶巾可存活160天,l在室温内可存活2个月以上。但可被干燥、i直接阳光及弱消毒剂等所杀灭,l58℃5分钟即可杀死。

【流行病学】

在急性肠炎病人中,l空肠弯曲菌检出率在国外一般为5%~14%,l国内成年人为9.6%,l婴幼儿为10%~18%,l全年均可发病,l高峰期在夏秋季。

(一)传染源

空肠弯曲菌的贮存宿主主要是家禽、i家畜、i鸟类。从鸡粪或鸡肠内容物分离出本菌均在60%以上,l高者可达90%。因家禽基础体温高,l是弯曲菌的适宜贮存宿主。狗亦是重要传染源,l接触病犬或带菌的健康犬而发病者相当多见。曾有一家三口与家犬先后发病,l并对分离到的空肠弯曲菌经质粒分析,l提示为同源传播。牛亦可感染本菌且通过污染牛奶而引起人的感染。人感染后可暂时带菌,l而以儿童带菌率高。

(二)传播途径

可由动物宿主通过多种途径传给人。最常见是进食或饮用被空肠弯曲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经口传染。还可通过母婴之间、i人与动物之间等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l但发病率以儿童和青少年为高。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细菌经口感染后经胃到小肠,l小肠上部为微氧环境,l有利于本菌生长繁殖。目前一般认为本菌主要是由于其直接侵袭力而导致发病。用鸡胚细胞侵犯性试验和雏鸡接种试验均证明了本菌有侵犯能力。本病患者临床上出现的肠炎伴血性腹泻。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肠黏膜有病理变化,l故认为有侵袭黏膜上皮细胞的能力。也有实验证明空肠弯曲菌可产生一种细胞毒素,l使Hela细胞和中国田鼠卵巢细胞致死,l可能为该菌侵袭力的一个因素。

病理变化主要在空肠、i回肠和结肠,l该菌侵入肠黏膜上皮细胞后,l分泌毒素致细胞内质网明显肿胀、i细胞脱落。结肠镜检可见肠黏膜水肿、i点状出血、i浅表溃疡、i隐窝脓肿、i黏膜下层镜检有中性粒细胞、i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不一,l一般3~5天。病情轻重不一,l可从无症状的排菌或轻症到重症。典型病人有发热、i腹泻、i血便和腹痛。发热一般为首发症状,l可高达40℃,l伴全身乏力、i头痛、i眩晕,l肌肉酸痛,l时有寒战和谵妄。发热12~24小时后开始水样腹泻、i量多、i恶臭。每日多者可达20余次,l1~2天后部分患者出现痢疾样粪便,l有血液及黏液,l伴里急后重。脱水和休克并不常见。病程多数1周后自行缓解,l但少数病人可持续数周,l有时腹泻可反复发作,l或粪便可反复检得弯曲菌,l婴幼儿可出现大便带血、i抽搐等,l约1/4病人有呕吐。在发病早期有脐周疼痛,l间歇性或呈绞痛,l常放射至右下腹部,l便后可暂时缓解。少数病人以腹痛为主,l伴有腹膜炎体征。

少数病人本菌可进入血流,l出现败血症或腹膜炎、i胆囊炎、i关节炎、i阑尾炎等。新生儿感染后可出现尿道炎、i关节炎等。如原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如肝硬化等,l其预后较差,l并可发展为重型。

【实验检查】

(一)常规检查

大便可为水样便或黏液血便,l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或多量红细胞及脓细胞。血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有轻度增加。

(二)病原学检查

1.直接涂片检查11可直接取新鲜粪便置于载玻片上,l加生理盐水少许混匀后,l覆盖玻片制成悬滴标本,l在显微镜下可见呈特征性突进运动的螺旋形细菌。也可涂片后进行革兰染色,l镜检可见弯曲菌呈S型、i螺旋型,l革兰染色为阴性。

2.细菌培养11一般使用Butzler和Skirrow培养基。它们都是加多种抗菌剂的血琼脂培养基,l能抑制正常肠道菌丛,l而弯曲菌生长。在我国目前多数采用Campy-BAP培养基,l其组成为布氏琼脂培养基加10%绵羊血,l万古霉素0.1mg/L,l甲氧苄啶5mg/L,l多粘菌素B2500U/L,l两性霉素B2mg/L。接种后放在不加触媒的厌氧缸内,l抽去2/3空气,l然后加入95%氮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l在42℃培养48小时。

(三)血清学检查

可用试管凝集法、i间接荧光法、i酶联吸附法或被动血凝法测定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多数患者在病后数日即可出现抗体反应,l数月后逐渐下降。

【诊断】

有与感染动物或患者接触史,l或进食可疑污染的食物、i水等,l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l发热、i腹痛、i腹泻、i血便等,l大便镜检有红、i白细胞,l应疑及本病。大便镜检找到弯曲菌有助诊断。大便或血培养阳性,l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l或其他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急性细菌性痢疾、i肠套叠、i肠息肉、i轮状病毒肠炎、i溃疡性结肠炎、i沙门菌肠炎及其他细菌性腹泻相鉴别。

【预后】

老年患者及有严重其他疾病合并者预后不佳。部分肠炎患者偶有复发者,l常发生在腹泻消失后2周~3个月内,l少数可形成慢性腹泻。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i半流质饮食、i降温,l保持水、i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

(二)抗菌治疗

空肠弯曲菌的肠道感染大多能自愈,l因此轻症者不需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中、i重度病症者,l应选用抗生素抗菌治疗,l这样可缩短排菌时间并加速症状恢复,l减少复发。常用抗生素首选红霉素口服,l成人每日0.9~1.2g,l小儿每日40~50mg/kg,l分3~4次。新的大环内酯类可减少给药次数,l降低不良反应,l如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i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等,l还可选择氨基糖苷类,l如庆大霉素、i妥布霉素均高度敏感。其他敏感的药物还有多西环素、i四环素、i氯霉素、i氟喹诺酮等。同时,l可根据患者分离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来确定抗菌药物的选择。

【预防】

注意食品管理和饮水卫生,l防止家禽、i家畜的粪便污染,l作好牛奶消毒和病人排泄物的严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