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虫病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寄生虫病,l可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三类八种。我国仅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1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1malayi)两种,l通过蚊虫传播。急性期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l慢性期为淋巴管阻塞引起的不同部位的淋巴水肿、i象皮肿和睾丸鞘膜积液。该病流行面广,l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1997年第50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通过决议,l要求全球消灭淋巴丝虫病,l提出了至2020年实现全球消灭该病的目标,l我国2001年提出了努力在2005年实现全国消除丝虫病的目标。

【病原学】

丝虫成虫为乳白色细长的圆形线虫,l头部钝圆稍膨大,l尾部细而弯曲,l雌雄异体,l常缠绕在一起。流行于我国的班氏丝虫与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l主要鉴别点在于班氏雄虫肛孔两侧有乳突8~12对,l肛孔至尾端间可见1~2对乳突,l而马来雄虫的肛孔两侧乳突仅2对,l且肛孔至尾端间无乳突。受精卵在雌虫子宫内直接发育为幼虫,l称为微丝蚴。微丝蚴自雌虫逸出后,l大多进入血液循环,l且具有明显的夜现周期性(nocturnal1periodicity),l白天微丝蚴多聚集于肺部毛细血管中,l夜间才出现于外周循环血液中。马来微丝蚴从晚8时至次日凌晨4时达高峰;班氏微丝蚴从晚10时到次晨2时达高峰,l这种夜现周期性的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两种微丝蚴的形态有明显差异(见下表),l借此可判断所感染丝虫的种类。

在班氏和马来丝虫的生活史中,l需要两种不同的宿主,l分为两个发育阶段。微丝蚴不能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l必须在蚊体内完成其幼虫期发育,l并经蚊虫叮咬感染另一宿主,l才能发育为成虫。

(一)幼虫在蚊体内发育

当微丝蚴血症患者被蚊虫叮咬时,l微丝蚴随血液进入蚊体,l在蚊胃内脱鞘后穿过胃壁经腹腔到达胸肌,l发育为寄生期幼虫,l经两次蜕皮后再发育为感染期幼虫,l自胸肌移行到蚊喙的下唇,l在蚊虫吸血时进入人体。

(二)成虫在人体内发育

侵入人体的感染期幼虫部分在移行和发育过程中死亡,l部分幼虫在人体淋巴系统发育为成虫。从幼虫侵入人体至微丝蚴出现于外周血液,l马来丝虫约需3个月,l班氏丝虫需6~12个月。成虫寿命为4~5年,l有的长达10年以上。

【流行病学】

全世界约有1.2亿人患淋巴丝虫病,l其中4400万人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为班氏丝虫,l其次为马来丝虫和帝汶丝虫。我国有16个省、i市、i自治区有本病流行,l除山东和台湾省为单纯班氏丝虫病流行外,l其余均为班氏和马来两种丝虫混合感染。长江以北主要是班氏丝虫,l长江以南两种丝虫同时存在。

(一)传染源

血中有微丝蚴的病人和无症状的带虫者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是班氏丝虫的惟一终宿主和储存宿主。马来丝虫除在人体寄生外,l还可寄生在猴、i猫、i穿山甲等动物体内,l可作为主要的储存宿主并成为可能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多种蚊虫都可成为班氏和马来丝虫病的传播媒介。叮咬是传播的主要途径。

(三)易感人群

进入流行区的人普遍易感。男女发病无差别。病后可获一定程度的免疫力,l但不能阻断再次感染的发生。有学者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抗丝虫的IgG4水平与家庭环境因素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l故认为丝虫感染存在家庭聚集性。

(四)感染季节

蚊虫孳生季节发病率较高,l气温在20℃~30℃,l相对湿度在75%~90%之间最有利于微丝蚴在蚊体内发育成为感染期幼虫,l故一般多在5~10月为丝虫病高发季节。热带和亚热带常年均可发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丝虫病的发生与感染的种类、i频度、i寄居的主要部位、i机体的免疫反应和继发感染等密切相关。虽然尚缺乏对发病机制的彻底理解,l但是多认为与幼虫蜕皮、i成虫分泌物和代谢产物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l主要有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参与。病理改变的进程比较清楚。

无症状的微丝蚴血症者,l淋巴系统结构和功能改变也常是严重的。功能受损最终导致早期可逆性淋巴水肿。由于丝虫感染持续存在和并发局部细菌和真菌重复感染不断侵袭受损的淋巴系统,l逐渐演变为不逆性淋巴水肿,l并导致肢体、i乳房、i生殖器慢性象皮肿或乳糜尿。

一般而言,l淋巴管损害的部位决定临床表现的区域及类型。成虫寄生在淋巴结的输入管或皮质窦,l引起局部炎症反应,l造成淋巴管扩张和管壁增厚,l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致息肉样,l引起淋巴管狭窄,l功能异常。淋巴管造影和淋巴闪烁法研究证实闭塞前期淋巴管即发生特征性扭曲,l并伴有瓣膜功能丧失、i淋巴反流、i淋巴循环障碍和淋巴水肿。

死亡的成虫周围发生局部炎症和肉芽肿样反应,l纤维增生,l虫体碎片钙化,l进一步引起淋巴管阻塞。局部感染可加重阻塞,l最终形成象皮肿等慢性病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4个月至1年不等。感染后有半数不出现症状而血中有微丝蚴,l成为“无症状”的感染者。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浅表淋巴系统,l以四肢淋巴结或淋巴管炎及象皮肿最为常见。班氏丝虫除四肢淋巴系统外,l还能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l故腹部症状及精索、i附睾、i睾丸、i阴囊等的炎症和结节较多见。

(一)早期

以淋巴系统炎性病变为主。

1.淋巴管和淋巴结炎11是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之一。好发于四肢,l下肢最为常见。表现为受累淋巴结肿大、i疼痛。淋巴管也有肿胀和疼痛,l自近端向远端呈离心性发展的红线(俗称“流火”)。继之患肢皮肤呈弥漫性红肿、i发亮,l有灼热感和压痛,l称“丹毒样皮炎”。约1周后病变部位脱屑,l患肢疼痛逐渐消退。

2.丝虫热11是指急性发作性发热,l表现为畏寒、i寒战和发热,l体温常为38℃~39℃,l伴淋巴系统(深部为主)的炎症和短暂的局部水肿。每年发生6~10次,l每次持续3~7天。

3.精索炎、i附睾炎和睾丸炎11表现为发热和一侧自腹股沟向下蔓延的阴囊疼痛,l并放射至大腿内侧。睾丸和附睾肿大,l有压痛。精索上有一个或多个结节性肿块,l压痛明显,l持续数天后可自行消退,l肿块变小而较硬。反复发作使肿块逐渐增大。

4.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征11又称“丝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filarial1hypereosinophilia)”。表现为畏寒、i发热、i咳嗽、i哮喘和淋巴结肿大等。肺部有游走性浸润灶,l胸片示肺纹理增粗和广泛粟粒样斑点状阴影,l痰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周围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达3×109/L以上,l占白细胞总数的20%~80%。

(二)晚期

以淋巴系统增生、i阻塞引起的表现为主。

1.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11肿大的淋巴结及其周围呈向心性淋巴管曲张,l常于腹股沟处形成肿块,l为海绵样囊性,l中心有硬核感觉,l穿刺为淋巴液,l偶可找到微丝蚴。精索淋巴管曲张,l常发生粘连,l可与输精管曲张同时存在。

2.睾丸鞘膜腔积液11多发生于班氏丝虫病。积液少时常无症状。严重者阴囊体积增大,l皱褶消失,l有下坠感而无疼痛,l透光试验阳性。积液可为草黄色液体,l也可是乳白色的乳糜液。积液中常可找到微丝蚴。

3.乳糜尿11突然出现乳白色尿,l也可因混有血液而呈粉红色。静置后尿液呈三层:i上层为脂肪,l中层为较清的尿液,l下层为粉红色沉淀。沉淀中有时可找到微丝蚴。乳糜尿为班氏丝虫病常见的晚期表现之一,l可因高脂、i高蛋白饮食而加重,l也与过度劳累有关。

4.淋巴水肿和象皮肿11丝虫病早期即可有水肿,l可因侧支或吻合支形成而消退。代偿平衡破坏,l形成永久性水肿,l发生皮下组织增厚和表皮角化病。水肿绝大部分发生于下肢,l少数见于阴囊、i阴茎、i阴唇、i上肢、i乳房等处。象皮肿常是局部反复细菌感染的结果。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早期伴过敏反应者,l白细胞总数可在(10~20)×109/L,l嗜酸性粒细胞增高,l合并细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二)乳糜尿检查

乳糜尿为乳白色,l可用乙醚提取,l苏丹红醋酸酒精液染色后,l在显微镜下可见红黄色脂肪颗粒。淋巴尿的外观与正常尿无异,l蛋白含量明显增高,l也有少数的红细胞,l但无管型。

(三)病原学检查

1.微丝蚴检查11是诊断丝虫病的最可靠方法。根据微丝蚴夜现的周期性,l于晚10时至次日凌晨2时采血,l方法有三:i①涂片法,l取耳垂血3大滴(约60μl)置于玻片中心,l涂布成2cm×3cm大小的厚血片,l干后溶血,l染色镜检;②鲜血法,l取耳垂血20μl,l在低倍镜下找微丝蚴。阳性者可见微丝蚴自由摆动,l前后卷曲,l较易识别;③浓集法,l取静脉血2ml,l抗凝,l蒸馏水溶解红细胞,l离心沉淀后找微丝蚴,l此法检查的阳性率最高。

2.成虫检查11对疑诊病例,l于肿大淋巴结抽取淋巴液或切除活检,l查找丝虫成虫。

3.免疫学检查11抗丝虫的IgG4分子的可变区不存在结合磷酸胆碱(PC)和多糖蛋白(GAC)的结构,l可减少交叉反应的影响;IgG4是一短程抗体,l感染的病原体被清除后即可快速消失或减少,l利用这些特性,l已建立多种检测丝虫特异性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方法。其中包括单克隆抗体试剂盒与快速免疫色谱技术(ICT),l通过检测血清中特异的IgG4来进行诊断和疗效的考核。

4.分子生物学检测11近年来应用PCR方法及生物素DNA探针结合PCR技术对班氏微丝蚴阳性的血样和蚊虫体内的丝虫幼虫进行了检测,l均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区居住史,l感染的机会。

(二)临床表现

周期性发热。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与逆行性淋巴管炎、i象皮肿、i乳糜尿为本病的特征。

(三)实验室检查

血液和组织中找到微丝蚴既可确诊。必要时可切取浅表淋巴结、i附睾或精索结节小块进行活检,l可发现成虫或肉芽组织炎性变化。

【鉴别诊断】

丝虫病所致的淋巴结炎、i淋巴管炎及丹毒样皮炎应与细菌引起者相鉴别,l后者中毒症状较重,l局部疼痛与压痛明显,l淋巴管炎自上而下,l向局部淋巴结发展,l中性粒细胞升高。精索炎与睾丸炎应与结核性附睾炎相鉴别,l后者在附睾内,l常粘连在一起,l不痛,l少有反复发作。乳糜尿应与腹腔淋巴结结核和肿瘤所引起者相鉴别。

【预后】

丝虫病一般不危及生命,l及早诊断和治疗,l可很快康复。晚期患者对劳动力有较大影响,l常因合并感染而危及生命。持续乳糜尿对患者影响较大。

【治疗】

(一)病原治疗

1.乙胺嗪(diethylcarbamazine)11又名海群生(hetrazan),l对微丝蚴和丝虫成虫均有作用,l是目前治疗丝虫病的首选药物。对马来丝虫病的疗效好而迅速。其剂量、i用法、i疗程可根据丝虫种类、i患者一般情况和感染程度而定。治疗方法有三种。①短程疗法:i1.5g1次顿服或0.75g日服2次,l一般用于马来丝虫病的治疗;②中程疗法:i成人0.6g/d,l分2次口服,l连服7天。常用于班氏丝虫病的治疗;③间歇疗法:i成人0.5g/d,l每周1次,l连用7周为1疗程,l最好连用3个疗程。此疗法效果肯定,l微丝蚴阴转率高,l反应小。疗程中可出现一时性过敏反应,l个别可有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l应予抗过敏及对症治疗。

2.伊维菌素11伊维菌素(ivermectin)对微丝蚴有与海群生同样的效果,l但不良反应明显减轻,l最近也发现有杀成虫效果。该药为大环内酯类药物,l对班氏及马来丝虫均有相当的疗效。

3.其他11左旋咪唑(levamisole)、i呋喃嘧酮(furapymidone)也可作为治疗丝虫病的药物。前者与海群生联合可提高疗效,l后者可作为补充替换药物。

(二)对症治疗

淋巴水肿和象皮肿有相当程度的可逆性。在病原治疗的基础上,l注意局部护理,l预防感染的发生和适当的手术治疗,l可达到很好的疗效。对象皮肿还常采用热绑疗法,l疗效肯定,l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劳动力。

乳糜尿患者应注意休息,l避免重体力劳动,l发作期不宜高脂、i高蛋白饮食。可应用中医药治疗,l必要时可外科手术治疗。

【预防】

在流行区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和消灭蚊虫孳生地,l加强个人防护和开展群众性普治均是消灭丝虫病的好措施。

参考文献

1.Huang1BC,lLi1GP,lJia1FJ,let1al.Determinnation1of1specific1IgG41for1diagnosis1and1therapeutic1evaluation1of1cerebral1cysticercosis.Chin1Med1J,l2002,l115(4):i580-583.

2.黄柄成,l贾风菊,l付婷霞,l等.丝虫特异IgG4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l2004,l17(3):i176-178.

3.Fischer1P,lLiu1X,lLizotte1Waiewsli1M,let1al.Development1of1a1quantitative,lcompetitive1polymerase1chain1reaction1enzyme1linked1immunosorbent1assay1for1the1detection1of1Wuchereria1bancrofti1DNA.Parasitol1Res,l1999,l85:i17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