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绦虫病

肠绦虫病(intestinal1taeniasis)是绦虫(Cestode)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的肠道寄生虫病。以猪带绦虫病(taeniasis1suis)(又称猪肉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taeniasis1bovis)(又称牛肉绦虫病)最为常见,l因进食含活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感染所致。

【病原学】

绦虫属扁平动物门的绦虫纲(class1Cestode),l多节绦虫亚纲的圆叶目(Cyclophllidea)与假叶目(Pseudophyllidea)。我国以猪肉绦虫(Taenia1solium)和牛肉绦虫(Taenia1saginata)最常见,l其次是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1nana)及长膜壳绦虫(Hymenolepis1diminute),l阔节裂头绦虫(Diphyllobothrium1latum)和犬复孔绦虫(Dipylidium1caninum)均很少见。肠绦虫为雌雄同体。人是猪肉绦虫、i牛肉绦虫及短膜壳绦虫的终宿主。

猪肉绦虫成虫乳白色,l扁长如带,l分节。寄生于人体小肠,l头节埋于黏膜内。妊娠节片(gravid1proglottid)充满虫卵,l可与虫卵一起随粪便排出体外。猪吞食虫卵后,l在十二指肠经消化液作用24~72小时后孵出六钩蚴(oncosphere)。六钩蚴钻破肠壁,l随血流散布全身,l主要在骨骼肌,l约10周后发育为猪囊尾蚴(Cysticercus1cellulosae)又称猪囊虫(bladderworm)。人吃含活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后,l囊尾蚴进入小肠,l头节外翻固着于肠壁,l约经10~12周发育为成虫。

牛肉绦虫生活史与猪肉绦虫相同。短膜壳绦虫无需中间宿主,l虫卵从粪便排出即有感染性,l可致人与人间传播。可因肠逆蠕动致虫卵反流入胃再到小肠引起内源性感染。被吞入的虫卵发育为成熟虫体需2~4周。猪肉绦虫在人体内存活25年以上,l牛肉绦虫寿命可达30~60年。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绦虫病患者是传染源,l粪便排出猪或牛肉绦虫卵,l分别使猪或牛受染患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鼠是短膜壳绦虫的保虫宿主,l亦是短膜壳绦虫病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人吃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的猪肉或牛肉而受感染。还可因尝肉馅、i生肉与熟食用同一砧板、i餐具造成熟食污染。短膜壳绦虫可因手或饮食污染引起传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猪肉绦虫病和牛肉绦虫病以青壮年为多,l男多于女。短膜壳绦虫病多见于儿童。

(四)流行情况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西南、i西北、i东北、i华北、i中原等地区均有绦虫病,l多为散发;云南等有地方性流行,l并有家庭聚集现象。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均以头节的小钩和(或)吸盘钩挂和(或)吸附于小肠黏膜,l引起损伤及亚急性炎症。多条绦虫寄生可致不全肠梗阻。有报道感染猪肉绦虫最多者为19条。猪肉绦虫对肠黏膜损害较重,l可穿过肠壁致腹膜炎。牛肉绦虫可在非正常部位引起病变,l如吸入呕吐的妊娠节片阻塞呼吸道,l虫体进入中耳、i胆管,l以及虫体引起阑尾炎、i脑膜炎等。短膜壳绦虫成虫可致肠黏膜出血、i浅表溃疡;幼虫可引起微绒毛肿胀等。

【临床表现】

各种绦虫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猪肉绦虫病与牛肉绦虫病潜伏期为8~12周。短膜壳绦虫病潜伏期为2~4周。绦虫病常无症状,l发现粪便中白色带状节片(proglottid)常为最初和惟一表现。牛肉绦虫的脱落节片蠕动能力较强,l常从患者肛门自行脱出。部分有上腹部或脐周隐痛,l少有消化不良、i恶心、i腹泻或体重减轻,l偶有失眠、i头晕、i神经过敏及磨牙、i贫血等表现。猪肉绦虫病患者同时患囊尾蚴病者约为2.3%~25%。短膜壳绦虫感染临床症状较轻,l重症感染者可有腹痛、i腹泻、i食欲减退及消瘦等表现。

【诊断】

有食生的或未熟的猪、i牛肉史,l粪便排出白色带状节片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虽然粪便找到虫卵(tenial1ovum)即可确诊,l但猪肉或牛肉绦虫的虫卵检出率低。妊娠节片检查可确诊,l并可鉴别绦虫种类(见下表)。

【治疗】

肠绦虫病以驱虫治疗为主。

(一)吡喹酮(praziquantel,lpyquiton)

可使绦虫颈部细胞损伤继而破溃死亡,l虫体肌肉痉挛利于随粪便排出。驱猪或牛肉绦虫15~20mg/kg,l短膜壳绦虫25mg/kg,l空腹顿服。有效率达95%。不良反应轻。

(二)甲苯咪唑(mebendazole)

广谱驱虫药,l能抑制绦虫摄取葡萄糖,l致能量不足,l虫体麻痹。剂量为300mg/d,l2次/天,l疗程3天,l疗效好。不良反应少,l有致畸作用,l孕妇不宜使用。

(三)硫氯酚(别丁,lbithionol)

驱绦迅速,l疗效佳。成人3g空腹顿服,l或1g/h,l连服3次,l小儿50~60mg/kg。绦虫头节多被破坏而不易找到。可有轻微头昏、i恶心等不良反应。

(四)阿苯达唑(albendazole)

驱虫效果好,l每日剂量为8mg/kg,l疗程3天,l不良反应轻。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包括普查普治病人;圈养猪、i牛,l饲料不被人粪污染以防猪、i牛感染。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肉类检疫,l严禁出售含囊尾蚴的肉类。猪肉在-12℃储藏12小时,l其中猪囊尾蚴即可死亡。冷藏牛肉在-22℃~-23℃保持10天才能保证杀死肉中的囊尾蚴。改变生食肉类的不良习惯,l生熟砧板、i饮食器具分开。猪肉绦虫病地方性流行区,l对人和猪采用氯硝柳胺(灭绦灵,lniclosamide)化学预防取得明显效果。

参考文献

1.乔光彦,l肠绦虫病.见:i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第6版,l北京:i人民卫生出版社,l2004.271-273.

2.Garcia1HH,lGilman1RH,lConzalez1AE,let1al.Hyperendemic1human1and1porcine1Taenia1solium1infection1in1Perú.Am1J1Trop1Med1Hyg,l2003,l68(3):i268-275.

3.Allan1JC,lWilkins1PP,lTsang1VC,let1al.Immunodiagnostic1tools1for1taeniasis.Am1J1Trop1Med1Hyg,l2003,l68(3):i268-275.

4.Ngowi1HA,lKassuku1AA,lMaeda1GE,let1al.A1slaughter1slab1survey1for1extra-intestinal1porcine1helminth1infections1in1northern1Tanzania.Trop1Anim1Health1Prod,l2004,l36(4):i33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