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神经疾病: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facial1spasm)又称面肌抽搐。是以一侧耐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为特点,l无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的周围神经病。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面神经通路受到机械性刺激或压迫有关,l少部分见于面神经麻痹恢复不完全的病人。血管压迫报道较多,l主要是小脑下前动脉、i小脑下后动脉、i小脑上动脉及静脉血管。桥小脑角区的肉芽肿、i肿瘤及囊肿压迫面神经也可引起面肌痉挛。发病机制可能是面神经的异位兴奋或伪突触传导所致。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老年人,l女性多发。表现为阵发性、i快速不规律的面肌抽动,l多限于一侧,l两侧受累较少。起病从眼轮匝肌的轻微抽动开始,l逐渐向口角、i整个面肌扩展,l重者眼轮匝肌抽动致使睁眼困难。每次抽动数秒至数分钟。精神紧张、i疲劳和自主运动时加重,l睡眠时消失,l不伴有疼痛。神经系统检查除面肌阵发性抽动外,l尤其他阳性体征。晚期少数病人可有面肌轻度无力和萎缩。

【辅助检查】

肌电图检查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刺激面神经后患侧面肌可出现10~65Hz同步阵发性急促动作电位,l阵挛抽动者可见100~300Hz的动作电位。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面肌阵发性抽动特点,l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l肌电图可见肌纤维震颤及肌束震颤波,l诊断并不困难。应与下述疾病鉴别:i

1.局灶性运动性癫癎 虽然有面肌局限性抽搐,l但抽搐范围大,l多波及头、i颈、i肢体,l仅局限面肌者极少。脑电图可有癫癎波发放,l如出现尖波、i棘波、i棘慢波等。

2.习惯性面肌痉挛 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l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l可自主控制,l肌电图正常。

3.舞蹈病 可出现面肌抽动,l但多为双侧,l常伴有躯干、i四肢的不自主运动。见于风湿性和遗传性舞蹈病,l有该病的其他临床表现。

【治疗】

药物治疗可用卡马西平,l0.3g/d,l分次口服,l症状开始改善;缓慢增量,l部分患者发作可完全消失。但需注意副作用如头晕、i共济失调等。氯硝西泮每次0.5~1mg,l每日3次,l口服,l可使症状减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加重时,l可进行药物神经注射治疗。注射方法有面神经主干及分支注射。药物可用酒精、i654-2、i维生素B12及地西泮等。

近年来,l国内外应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1toxin1A)在抽搐局部肌肉注射收到较好的效果。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行面神经分支切断术,l对血管压迫所致面肌痉挛,l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