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1inflammatory1demyelinating1polyradiculoneuritis,lCIDP),lCIDP是一种慢性病程进展的,l临床表现与AIDP相似的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l约占总GBS病例的15%左右。

【病因】

病因不明,l自身免疫为其发病的主要机制。至今尚未找到特异性致敏抗原,l但病人血清中多种髓鞘成分抗体升高,l10%~71%病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含有糖脂和神经节苷脂抗体升高。有意义的是高滴度(1:i1000)的抗β-tubulin抗体的出现,l对CIDP的诊断具有特别意义。

【病理】

周围神经的供应血管周围可见单核细胞浸润,l神经纤维水肿,l有节段性髓鞘脱失和髓鞘重新形成的存在。慢性病者可见神经膜和髓鞘增厚,l部分有轴索变性。

【临床表现】

任何年龄均可罹患。60岁以下者,l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l但70岁以后,l此现象不存在,l并且发病率降低。两性均可罹患,l男性略多见,l尤以中年男性为多。

CIDP常无前驱感染史,l起病缓慢并逐步进展;约15%病者以急件GBS形式起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神经病(sensory1motor1neuropathy,lSMNP),l即运动与感觉均有累及的周围神经病。病者表现为进行性四肢无力,l步行困难,l举臂、i上楼困难,l并可逐步出现梳头、i提物等困难,l但一般不累及延髓肌而出现吞咽困难,l亦极少发生呼吸困难。体格检查可见四肢肌力减退,l伴/或不伴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l腱反射消失;四肢末梢型感觉减退,l痛触觉和深感觉均可降低;腓肠肌常有明显压痛,l克氏征常日可阳性。

实验室检查可见脑脊液中细胞数正常,l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l常在0.8~2.5g/L之间。蛋白质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个别病人蛋白质含量亦可正常。电生理检查可见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lF波潜伏期延长。神经活检可见明显神经纤维髓鞘节段脱失,l伴轴索变性。1/2~2/3的神经纤维有原发性髓鞘脱失。

【鉴别诊断】

本病常可与其他疾病,l如多发性骨髓瘤、i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i人类免疫缺陷病等相伴存。

【诊断】

根据美国神经病学会(1991年)的意见,lCIDP可以下列标准予以诊断:i

1.临床表现

(1)必须其备的

1)进展性或复发性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个肢体以上),l临床上提示周围神经病变,l症状已存在至少2月。

2)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支持诊断的

感觉障碍以大纤维为主。

(3)必须排除的

1)手足残缺,l色素性视网膜炎,l鱼鳞癣,l曾服用或接触可引起周围神经病的药物或毒品。

2)出现感觉障碍平面。

3)有明确的括约肌功能障碍

2.电生理检查11必须有脱髓鞘病变的主要特征。

(1)必须具备下列4点中的3点

1)2根或更多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2)1根或更多根运动神经有部分性传导阻滞或异常短暂性离散,l如腓神经,l正中神经或尺神经。

3)2根或更多根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

4)2根或更多根运动神经F波消失或潜伏期延长。

(2)支持诊断的

1)感觉传导速度下降,l小于正常低限的80%。

2)H反射消失。

3.病理

(1)必须具备的:i神经活检显示有明确的脱髓鞘和髓鞘重新形成的证据。

(2)支持诊断的

1)神经内膜肿胀。

2)单核细胞浸润。

3)“洋葱球”形成。

4)束间脱髓鞘程度显著不同。

(3)必须排除的:i神经活检标本显示血管炎,l神经纤维肿胀,l淀粉样沉积,l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l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l球样细胞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等疾病。

4.脑脊液检查

(1)必须具备的

1)血清HIV阴性的患者,l细胞数<10/mm3l血清HIV阳性的患者,l细胞数<50/mm3

2)VDRL阴性。

(2)支持诊断的:i蛋白升高。

根据上述标准,lCIDP可作如下诊断:i

肯定:i具有临床表现1和3,l电生理检查1,l病理1和3,l脑脊液检查1。

拟诊:i具有临床表现1和3,l电生理检查1,l脑脊液检查1。

可疑:i具有临床表现1和3,l电生理检查1。

CIDP仍需与AIDP、i运动神经元病、i多灶性运动神经病、i遗传性周围神经病、i代谢性周围神经病等相鉴别。AIDP起病急,l病程很快达到高峰,l病前常有感染史,l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无感觉障碍,l肌电图示失神经支配电位;多灶性运动神经病有特征性的电生理表现,l感觉障碍少见;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常有家族史;代谢性周围神经病有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治疗】

许多免疫治疗方法都可用于CIDP,l并可获得较好疗效,l如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1immunoglobulin,lIVIG)、i血浆置换和激素治疗。

研究显示IVIG和血浆置换的短期疗效基本相同,l因IVIG副作用小,l使用简便,l尽管价格昂贵,l目前已被认为是首选治疗。在长期治疗中,l联合应用IVIG和激素效果最好。IVIG治疗CIDP的确切机制不明,l可能的机理是中和自身抗体,l并与补体结合,l阻断巨噬细胞反应以抑制脱髓鞘的进行。IVIG的治疗对大部分(70%~90%)的CIDP患者有效,l特别是那些上、i下肢都受累的患者。IVIG治疗的副作用有急性脑病,l无菌性脑膜炎和脑梗塞。目前已有30例无菌性脑膜炎的报道,l可能与外源性IgG进入脑脊液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脑脊液检查示中性粒细胞数或淋巴细胞数上升。

国内仍在广泛应用激素治疗,l效果也较好,l一般应用3~4周后逐步减量。

参考文献

1.Lee1Goldman.Cecil1Textbook1of1Medicine.21sted.Philadelphia:iW1B1Saunders1Co.2000:i2200

2.Anthony1SF.Harrison's1Principles1of1Internal1Medicine,lCompanion1Handbook.14thed.New1York:iMcGrawHill.1998:i1061~1066

3.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第三版.上海:i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l2004